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楼主: firehwak20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KSIA vs CSIA Performance Skiing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4-25 13:30:24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日本人的技术来自于奥地利技术的传承,当然后来加上了他们自己的发挥。从这点上来说,我并不认为某某些动作更适合东亚人种或者小型的体格这样的论调,如果是这样,那么怎么解释奥国人和日本人会用类似的style呢?

现今的奥地利的技术多重多样,有的利用超大反拧+反弓(譬如sofa ski school那种),有的则比较像日系那样直接往弯里倒。他们是个比较开放的环境,只要你脚底功夫到家就没有人会管你什么style,这些人都可以拿到证书,然后上雪场教人。

angulation这个东西,今年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它并非必须的。外脚承重也并非一定要通过angulation来实现,事实上它能起到一定调整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racer之所以要大反弓(其实现在的他们是上体直立,而早些年是要过度反弓的,这个和板型有关),很大程度是为了交换方便。上体直立,只有胯部以下交换,这样速度更快;而且上身直立,过门的时候也能靠的门更近(正是这个原因,早年的过度反弓被抛弃,因为前一个弯反过去、下一个弯反回来,这样反而影响效率)。
这些缘由,对于不过门的滑行来说,都是不存在的。

归根结底,style只是style,对recreational skier来说,某个style很大程度上可能只代表当地当时的风气和审美,并非真正比其他的style更有科学性。就比方说前几年日本人技术赛全都不稳,全都滑着抖抖索索的大弯,全都扑腾着换刃,我私以为这是他们认为这样摇曳多姿很好看、走在平衡的边缘感觉很拉风,那些选手并非没有能力把弯滑的更稳点,但滑的稳的分数也不会更高。现在风向一变,大家都滑稳了,也许只是他们欣赏的东西改变了,仅此而已。

当然对于racer来说,效率第一,就没那么多说道。racer并不需要10个评委来为你打分,只需要记时间即可。所以racer的技术相对来说是统一的。


点评

大侠高见。  发表于 2013-4-26 23:25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3:32:49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的感觉是一点点的angulation是恰到好处的

点评

lol  发表于 2013-4-25 15:01
not much :D  发表于 2013-4-25 14:53
???  发表于 2013-4-25 14:40
actually........  发表于 2013-4-25 14:38
I wonder how much angulation I have in my skiing  发表于 2013-4-25 14:27
you can get by without it, so it comes to personal preference  发表于 2013-4-25 14:20
这个是对的。 日韩滑法速度都很快的  发表于 2013-4-25 14:14
my understanding is angulation is passive move to stay balanced, the faster you go, the less angulation is required  发表于 2013-4-25 14:13
不过增大angulation确实对增加立刃很有帮助  发表于 2013-4-25 13:47
23#
发表于 2013-4-25 14:2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alpha 于 2013-4-25 15:25 编辑



这有个SL FREE SKIING的
可以看出incline很大,angulation很少(和比赛相比,比赛上身完全正直)。

点评

angulation is an extra move in the upper body, the idea is if you don't need it, don't do it  发表于 2013-4-25 14:32
24#
发表于 2013-4-25 15:30:44 | 只看该作者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3-4-25 14:32
我现在的感觉是一点点的angulation是恰到好处的

稳定滑行的Angulation的角度,可以根据立刃角度, 以及速度,算出来的,是个物理决定的死东西, 跟Style没啥关系.

Style的选择其实是速度的选择,速度决定了Angulation.

换刃Inclination要比Angulation简单快捷, 所以日韩系看起来灵敏.
Angulation要稳当,控速更有效,所以陡坡, 雪包就要Angulation.

点评

我想说的是“比如”,没有好坏之分  发表于 2013-4-25 16:48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滑法是一门艺术。带反攻的滑法绝对是全地域的,不带反攻的划分限制较大,各有优点,好比跑车和越野车 。  发表于 2013-4-25 16:24
返工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保持平衡的方法,不如压缩上身  发表于 2013-4-25 16:15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5:35:42 | 只看该作者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3-4-25 16:30
稳定滑行的Angulation的角度,可以根据立刃角度, 以及速度,算出来的,是个物理决定的死东西, 跟Style没啥关 ...

所以问题就是,我可以选择在平衡边缘徘徊,而不追求稳定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6:22:43 | 只看该作者
突然觉得双轴就是全身Steering

点评

Yep, 我觉的有点联系  发表于 2013-4-25 16:45
全身拧转,红花梁以前发的视频?  发表于 2013-4-25 16:44
27#
发表于 2013-4-25 16:32:24 | 只看该作者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3-4-25 16:35
所以问题就是,我可以选择在平衡边缘徘徊,而不追求稳定



Ski the Slush :whole body tips on edge (无反攻). Bend the downhill leg to cross over(小燕子飞飞).


点评

花丝拉屎……  发表于 2013-4-25 19:21
明天花丝拉屎,试试这个  发表于 2013-4-25 16:49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6:42:07 | 只看该作者
chalpha 发表于 2013-4-25 17:32
Ski the Slush :whole body tips on edge (无反攻). Bend the downhill leg to cross over(小燕子飞 ...

这个视频好

点评

angulation跟edging是密切关联的  发表于 2013-4-25 20:09
mixture of angulation/inclination,我觉得CSIA对Inclination的解释更广义一些,跟angulation不是反义词。 我上课时是要求是angulation尽可能大,做了n多这个的drill  发表于 2013-4-25 20:08
CSIA对反攻怎么说?  发表于 2013-4-25 20:05
。。。。。一心二用了。。。。 可以不必要*。 之前这个语序好像英文也不对  发表于 2013-4-25 20:01
不必要可以?你中文腿部啦  发表于 2013-4-25 19:59
说明有的时候不必要可以强调angulation  发表于 2013-4-25 19:40
好在何处?  发表于 2013-4-25 19:36
29#
发表于 2013-4-25 21:19:42 | 只看该作者
雪坷垃 发表于 2013-4-25 14:30
另外,日本人的技术来自于奥地利技术的传承,当然后来加上了他们自己的发挥。从这点上来说,我并不认为某某 ...

"这些缘由,对于不过门的滑行来说,都是不存在的。"

犀利, 很犀利。。。
30#
发表于 2013-4-26 22:5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eckmoteur 于 2013-4-27 00:03 编辑

俄查了半天,觉得GG这里所谈公式,好像应该是经典力学的角动量(Angular Momentum)公式:L=RxP。r可理解为半径,p是线性动量,等于转子的质量乘以速度。按这个公式去套,质量速度大体相等的情况下,雪板离开身体重心越远,所获得的的角动量越大,仿佛说的通。

前面也说过了,GG只是个滑雪的,武巴超,写起文章来前言不搭后语,所阐述的物理原理实在未必靠得住。俄又是个学文科的。呢个年代初三第一年,高一第二年,高二分科,才学了两年就跟物理拜拜了。还算学的不错,也早忘干净了。上面竟然说到向心力/离心力那边去了,已经误导了大家。这里如果又说错了,个人觉得也很正常,先原谅自己了。

俄虽然学文科,年轻的时候荷尔蒙作祟,也曾武巴超了几年。迷足球,迷搏击,都是激烈运动。现在迷了滑雪,看待滑雪,也免不了走武巴超路线,往激烈的方向去。坐缆车张望,上网看视频,首先注意的就一件事:发力。

滑雪发力,就那点子事儿,曰压雪板,压到reversed camber,压到你所需要的转弯半径、转侧弧线、抓雪力度,齐活。那么哪种方式激烈,哪种温和,哪种易于控制,哪种难于控制,一目了然。

先扯个淡,看下面那副图:



同样是高侧位踢,哪个发力更为激烈,力量更大?标准答案,后面那个。判断方法很简单。第一个,上身正面和踢出腿正面,在一个平面上,意味着这人是以膝部为弯折点发力,抽打出去的,是小腿。第二个,mirko的上身正面与踢出腿正面,呈角度关系,意味着他以髋部为弯折点发力,抽打出去的,是整个腿部,大腿+小腿(通常还有一个小腿的二次鞭打过程,在这里不重要)。

这是因为抡出去的质量较大,还是半径较大,又或兼而有之,导致打击力更大,俄就不扯了。物理原理俄没什么信心,扯也扯不清楚。但俄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两种俄都有试过,后者不但更大,而且大太多了。

有点概念的都懂这个了。前面那个是中式散打的边腿或鞭腿,就是一种速度型的踢法。后面那个厉害了,泰式扫踢,要你命的。

至于说哪种踢法更具控制力,更为收发自如,一目了然吧。

那么各位差不多也猜到了,转个弯回来,俄要说的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髋部angulation,是散打的边腿。所谓脖子angulation,是泰式扫踢。后者是一个更猛烈的发力方式,可以把更多的体重投射到雪板上。同时也是一个较少控制的发力方式,全力以赴,缺乏回旋余地,不利于应变——假如把angulation,同时也视为发力动作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用于平衡和控制压力,这个说法成立的话。

提示一点,俄上面所说这些印象,其实就是从这个视频来的:



谈到所谓日韩style,在且仅在这个视频里,把脖子angulation看做发力方法的一部分,仿佛是说服力的。俄反复地看他在一个弯的末尾,怎样积极地前压重心蓄力,过transiton后,又怎样以脖子为“锚点”,脖子以上忽然减速乃至停顿,制造出脖子以下的整个身体被猛烈地“扔”向雪板的效应,跟俄所熟知的足球或搏击的发力,真的太相似了。

这个视频之外,即便是韩国的短弯视频,也没有类似这样的发力。日本的长弯,则确如雪女侠所说,纵然作法上相似,却比较舞蹈化,没有这样的力度。或者真的是他们的竞技导向造就的(具备这种潜力,但没有这样做)。

髋部angulation在发力意义下,是如何的较为温和,诸位可以参看主楼视频,最后有个c前k后一起滑的片段,应该比较清楚。总之,当以髋部为锚点时,“扔”向雪板的,只是下半身而已(这也是为什么canadian style需要steering,主动地扭腿走high-c么)。

GG文章不认同在racing里angulation(需要极力压雪板的逗号弯的顶),应该也是类似的意思吧。只是丫真说不清楚。

在这个基础上,俄前面说日韩滑雪style会不会有类似足球的作法,进行了适合自身身体条件(身高体重)的调整,也合乎逻辑,虽然仅仅是猜,猜错了也绝不坚持。一切以雪女侠的观察为最终结论吧。

At this point,J少侠前面那个尖锐的命题,似乎是有答案的,即滑雪发力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参考日韩的例子,如果走韩式,上面那个视频的路线,那就真的是主动的。走日本技术大赛路线,等地心引力把自己的体重拉到雪板上,就是被动的吧。一样的技术体系(俄认为的),不同的个人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5-9-14 05:32 , Processed in 0.0386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