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楼主: lup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滑雪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4:31:39 | 只看该作者
捐给世界贫穷儿童基金会吧.
vicboy™ 发表于 2010-9-16 21:14

这个捐款现金是必须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21:49:42 | 只看该作者
隔壁滑雪楼内的问题

原文由 vwlupo 在2010-09-17 18:45发表

机长介绍一下固定器前后高低吧,前后明白,竞技板都靠前。高低是什么意思?谢谢!


竞技板并不都靠前,要看哪一类,小回转板可能比较靠前,大回转板速降板不会很靠前,相反往往比较靠后。一般而言追求转弯灵活性的相对比较前置,追求高速稳定性的会相对后置,因此公园板、自由式板会比较靠前,接近几何中点,而速度板、野雪板会比较靠后,靠后还有个作用是减轻板头的压力,有利于在浮雪里浮起来,以前有些专为heli-ski准备的野雪板固定器安装得非常靠后,在浮雪里几乎像水橇一样翘着头滑,不过这样子滑行时的机动性灵活性大概会非常差。新型野雪板(比如rocker板)在浮雪中的表现已经大大改善了,不再需要那样刻意地后置,更平衡的安装位置相应改善了雪板在各种条件下的综合表现。

固定器的高度既包括固定器本身的高度也包括垫板或安装系统的高度,这个高度(standing height)影响滑行时倾侧立刃的力矩,对于大多数竞赛板carving板,由于板宽远小于靴底的宽度,固定器高度也影响到可以立刃的最大角度。对于carving走刃,固定器高一些是有利的,因此在职业竞赛中,总的standing height(脚底到雪板底的高度,固定器高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严格的规定,避免选手过分抬高不当得利。但是对自由式、野雪,大多数人喜欢脚踏实地更接近雪面更直接的控制,踩高跷就不大受欢迎了。也因此自由式雪板(野雪板往往划在自由式里面)大多不采用集成式固定器系统,也不安装垫板,除了减轻重量,也降低踩入高度。

另外固定器脚尖和脚跟的高度是不同的,这个高度差构成了站立时脚下前倾的坡度(ramp angle),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固定器这个坡度不一样。这个坡度会影响滑行时的前后平衡姿态,有些人比较适合较为平坦的坡度,有些人就应该采用较为前倾的坡度,这里有身体结构、技术特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换用不同的坡度,可能会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极端时也可能总也不适应,大大影响技术发挥。

职业选手的器材调教,除了磨刃打蜡等对雪板本身下的功夫外,很大精力就是在摆弄这些前后高低,当然还包括脚下左右的侧向坡度,所谓canting,但那完全是因人而不是因固定器的品牌,而且这些都要结合特定的靴子来调整。

[AirforceOne 编辑于 2010-09-18 05:10]
163#
发表于 2010-9-17 23:07:51 | 只看该作者
隔壁滑雪楼内的问题

原文由 vwlupo 在2010-09-17 18:45发表

机长介绍一下固定器前后高低吧,前后明白,竞 ...
lupo 发表于 2010-9-17 22:49



vwlupo是你吗?
164#
发表于 2010-9-17 23:08: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捐款现金是必须
lupo 发表于 2010-9-17 15:31


你有捐吗?现在还没有收到。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9:5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vicboy™ 的帖子


   是的!大众百公里耗油3升的TDI Lupo!超级想念他!
The Lupo 3L was a special-edition made with the intent of being the world's first car in series production consuming as little as 3 litres of fuel per 100 kilometres (78 miles per US gallon or 94 miles per Imperial gallon)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0:15:53 | 只看该作者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6年前在法国碰上FIS系列分站赛,现场大屏幕播放的短片就是运动员滑着优美的弧线配着加农D,非常陶醉。数年之后找了老婆才知道这配乐大有来头的。

《卡 农曲》(《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中文名帕赫贝尔,他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今 天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值得一提的是Canon in D(D大调卡农),三百多年后魅力依旧,不仅是现代人最喜爱的器乐小品之一,也是电影电视广告配乐的常客。这个曲子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1678至1690 年之间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34:54 | 只看该作者
老港的海盗船
人山人海啊,头次在加拿大碰上,人气足


众人皆醉我独醒

海盗

黑道人物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38:01 | 只看该作者
海盗船



河上也有查超速的!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9:17:53 | 只看该作者
Don't Let Your Feet Touch ground     Ash Koley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20:29:36 | 只看该作者
接到图书馆来信,嘿嘿,明天去领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5-10-18 13:40 , Processed in 0.0316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