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匿名
|
movement assessment |
点评
嗯,从来没关注过head的板,冰侠这样说的话,俄就要看一下v老大的宝书了
滑法不同,选板也会不同。
PMTS推荐的板子,并不是很硬。
我用的是Head icon TT 80,新一年的板子叫Head Icon TT 800。PMTS推荐的滑板之一。现在这种滑板已经不生产了。恐怕你也买不到了。
冰冰的御用板是哪款,说来听听,跟风败家马上就要开始啦!
应该是板子好:)
冰冰是高手!
下次板抖的时候,一定试试。不过,我的板不常抖。
其实我就是很没志气的想:技术赛那些高手们应该不会用烂板子,技术也应该还算是挺好的,可是人家还是会抖,所以我们抖抖也没啥……
足球也是这样。都是高手,南美巴西阿根廷那些小矬子球员能做的动作,北欧人种真做不了
| ||
| |
点评
技术赛要弄一大堆评委打分的,因为每个人的欣赏眼光不同嘛。过门的竞技滑雪就用不着了,因为只凭成绩说话,这是硬道理
原来是打分制啊……有意思
这里面很多人完全没有反弓,内脚承重严重,板子不抖才怪。还什么技术大赛,水平很烂。
忽然发现他们的大弯赛只需要滑6个弯:第一个第二个弯在冲坡加速,第三个第四个弯开始抖,第五个弯开始不稳,不过不要紧,因为第六个就结束啦!
| ||
点评
不过以他racer的基本功摆在那,相似也只是形似
大概日本人觉得如风中树叶般摇曳的滑法更具有美感?我觉得里奇贝格滑的已经很日本化了,不然大概不好在日本混
西人在雪上滑,日本人在雪上飘,这是最直接观感。动作的优美程度上说,其实是日本人好些……
现在看到了。
这个我怎么看不到视频。
| ||
点评
就算在东亚地区,他们也是最短的之一了吧。没有任何先入偏见,只是客观陈述自己的看法
| ||
点评
竞技滑的主要重量分配也是靠长短脚来实现的。之所以要大angulation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转换的更快速、以及能够更近的过门
其实长短脚在竞技滑雪里用的很多,只是同时又很多其他元素,就不是那么突出了
"简单说就是花拳绣腿和真刀真枪的武功的区别,没得比。"
说的好!!!
| ||
点评
小蓝的确比小红好看,要不就是看小红看多了,审美疲劳
鹰侠这个是诚恳的态度,赞一个。
不受宠是因为培养不出冠军
竞技比赛在东亚似乎不是很受宠,不像这边似的racer满天飞,也许是没这个传统把
业余滑法的确没有什么真正的标准,也就各花入各眼。 高端竞赛就完全不同了。
“在平衡的边缘徘徊”说的真到位!
| ||
| ||
点评
过门的技术和自由滑是两回事。racer们为了更近更快的过一个门,什么都做的出来
D2 gs的确是赛车啊……v老大说错鸟,俄是瓜教授门下一枚唯唯诺诺的小学生而已,哪里看得到他的脊梁杆子后脑勺,惭愧惭愧
开跑车不一定是赛车手,只是喜欢罢了,不是大侠。racer一般都不怕速度快,怕是速度快错过旗门,没写清楚。
楼上可以和瓜教授竞技了。
俄完全同意大侠的观点。racing速度太快什么样子俄只能通过视频想像,陡坡俄今年还是下了一些,真的只能先搓后刻:搓掉速度,刻尾巴上一小截
嗯嗯,俄仔细看过那个视频了,丫这次木有误人子弟。你在练racing么?那还不是大侠……膜拜膜拜!
这个技术应该很早就有了。陡坡或者速度太快的时候,为了安全又不减速太多,需要经常使用。
俺不是大侠。没有啊,瓜瓜没有错啊,视频里面的人确实是在stivoting。
呃,俄那个stivoting完全是瓜教的,谁知他有没误人子弟……看过lupo大侠宝帖上的定义了,俄有很不详的预感
其实早就想说了,这个视频特别好!今天体会特别深,因为这几天培训都在强调GS弯由内倾开始,上下半身分离,最后是反弓结束。
| ||
| ||
GMT-5, 2025-9-13 12:09 , Processed in 0.0400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