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楼主: lup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滑雪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10-9-9 21:48:17 | 只看该作者
几年前袋鼠滑雪队如何练习平衡看到蹦床直接上瑜伽球的时候不要吓到了!




...
lupo 发表于 2010-8-13 18:47
倒也倒也,太脱离现实了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6:3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ulu 的帖子
无保护,太危险了。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6:39:27 | 只看该作者
雪季一天一天接近,中了土豆,v老大,roy放的毒,又想买雪板了。
网上看到一些好文章。

关注雪板的腰
来源:绿野网 文:布鲁狼
看到有人在金龙道上倒滑了吗?

有人轻松的在滑行中把雪板180度的掉个头,或者在雪地上做旋转;

你在野雪上总是往下陷,别人却轻松自如的浮在上面;

为什么你觉得雪板太硬?

为什么你觉得全能板比那些小回转板、大回转板更好控制?

问题都出在雪板的腰上,在我以前的文章里,对雪板的头腰尾比例做过分析,但比例是一回事,腰是另一回事。雪板的腰的位置、腰的宽度,是非常重要的,对许多滑雪者的滑雪风格,以及未来的即将形成的技术特点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雪板的腰进行专门的分析。

我们用竞技板、全能板、自由式板、野雪板来做比较。(自由式板本人用的少,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1,先看腰的位置。

雪板出厂的时候,通常在中间附近某个位置有条线,这条线就是雪板设计者认定的雪板的腰的位置,这个位置也是整个雪板最窄的位置,安装固定器的时候,固定器的中间一定要和这条线对齐。

通常,竞技板的话,这个位置会略微靠后,这样滑雪者在雪板上的受力点就靠后,受力点靠后雪板的速度会快。但出现的问题是,你的力量不容易传导到雪板前部,雪板前部不受力弯曲扭曲就不容易转弯。所以竞技板的速度比较快,但对滑雪者的力量和重心调整的要求高。技术能力达不到,滑竞技板最大的感受就是容易重心靠后,觉得雪板太硬(不弯曲),其实这种感受并不完全是硬的问题(硬的因素是有的),主要还是这种设计对力量向前传导的要求高的缘故。

而全能板的板腰相对竞技板会略微向前一点,但请你想一想,全能板可以把板腰放在最中间吗?答案是“不一定”。

如果这个全能板是偏野雪的,板腰在中间可能导致滑雪者容易把板尖陷雪里,板尖陷在软雪里可不好滑,容易摔。如果这款全能板是偏CARVING的,设计者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掌握做到力量向前传递,可能把板腰放在雪板中间。所以,世界上哪有包打一切的全能板啊,只是在尽量兼顾的同时,有所侧重。但总的来说,全能板的板腰比竞技板腰靠前多了。

自由式呢?自由式的板腰通常会放在雪板的最中间位置。有的略有轻微的置前或置后。为什么呢?

如果你想在雪道上做180度、360度的旋转,那你是不是应该处于雪板的最中间平衡点,才能最好的做这个动作?

如果你想倒滑,面向山坡,膝盖弯向山上的时候,身后的雪板长度比身前的长度是长还是短才能让你感觉有信心?(没信心怎么敢往后滑)如果你用板腰靠后的雪板,那意味着你雪板后面部分比前面部分的短,倒滑时无法给你很好的来自身后的支持。

同样的道理一样可以用在你在楼梯上滑行,在钢管上滑行,在空中做漂亮的十字交叉。

所以,要倒滑,要旋转,别用你的GS11,1米60的SL11因为短只能算凑合,搞块真的自由式板,你才会体会更加自由的感觉。

再来看看野雪板。野雪板的板腰还是要比自由式要略后一点,这样就有利于在粉雪里重心自然靠后,板尖不陷入雪里。当然我这里谈的是真正的用于粉雪的板子,现在也出现很多自由式和野雪混搭风格的、以及雪道和非雪道混搭风格的,这些板子根据设计者的需要来考虑板腰位置。

2,现在来看看板腰的宽度

竞技板的板腰很窄,对吧,一般60、65的宽度。而雪板实际上是弯曲的略微有点弓形,在不受力状态下,腰部位置是悬空的。腰部上下悬空,然后又是如此窄的腰,而两头又宽。这样你一用力,这个力量就被板头板尾承受了,板头受力就扭曲、弯曲,就容易走出刃来。所以你用野雪板走刃很困难,竞技板很容易,就是这个道理。

全能板的腰就要宽的多了,即便头腰比例大,但腰也很宽,比如75的宽度。为什么呢?先抛开偏向野雪的全能板不谈,只说雪道用的全能板,这种全能板的腰越宽,越是为初学者设计。因为初学者需要非常直接的雪感,或者说路面感,他们需要脚上一发力,这力就传递到雪上,然后进行刹车、撮雪什么的。所以你看许多入门板没有垫片。这样让你更贴近雪面,一用力就直接通过宽宽的板腰在雪上控制速度。

问题出来了!如果你使用这样的雪板逐步提高了技术,你就必须停止使用这样的板子!(除非你向自由式方向发展)

因为提高后就需要把感受延伸到雪板前部,雪板后部,让雪板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让你的发力能传导出去!

所以这时候不换板,那就必然只能在撮雪之路上慢慢行。

换成带垫片来提高固定器(提高重心)的、板腰更窄的雪板,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力量的传导,以及如何利用雪板的弯曲扭曲特性来做动作和控制速度。

自由式雪板。无需太宽,但一定不能太窄。

太窄的板在做跳跃时,落地时如有左右晃动,由于板腰窄,缺乏来自两侧的支撑。宽腰的好处还包括在雪道上快速把力量传导到雪面获得支撑,以便做更多的动作。同样的道理适用与上钢管之类的动作。

但为什么不能太宽呢,因为太宽的话有些动作就被限制,想象你的雪板变成了一幅乒乓球拍,你能用这么宽腰的雪板来玩猫跳吗?

板腰对野雪板是最重要的。

因为野雪啊,是一堆松软的牙膏。你在牙膏里滑,板刃能得到任何支撑力吗?sorry,这个真没有!所以野雪的核心原理是板底推雪,无论用什么模式都是这个原理,管你后座推,还是侧面推,快推还是慢推。

腰90-100宽的野雪板,侧面推雪的面积够大,所以可以承受你的推雪力量,给你支撑,让滑雪者在野雪上做动作。浮在上面的任务是由整个雪板的板底面积和你的体重之间的比例来实现,而要做动作,受力点首先是板腰,所以宽宽的板腰使你发力时不会一下陷进去,可以继续浮在上面做更多的动作。

我认为,理解了雪板的腰,是跨向高水平滑雪最重要的一步,许多高手其实心里都知道这个原理,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6:41:25 | 只看该作者
雪板选择的最核心问题
来源:绿野网论坛 文:布鲁狼

《雪板选择的最核心问题》是要说选雪板最最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这个核心比,其他都是次要的;

雪板选择的最核心问题:

先提问:

1,你认为大回转板难控制还是小回转板难控制?

2,你认为老式的窄板、现在流行的腰和头尾比例很大的CARVING板、头腰尾宽度接近的胖板,那个更好控制,那个更好转弯?

3,你能用1.87的大回转板流畅的做旅游式小回转撮雪动作吗?如果你身高假设是1.70。

4,你会选择什么板进行走刃练习?你选择什么板做撮雪?什么板来面对崎岖有包的烂雪?什么板处理坚硬的冰状雪?2米厚的野雪呢?猫跳呢?

5,你为什么选择你现在已经选择了的雪板?是因为了解,还是因为朋友推荐,或者是店员介绍?

当你能够自信的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对CARVING、野雪、猫跳、坚硬的冰状乱雪、烂野雪、未压实的雪道雪有了相当充分的认识,作为高手,如红花梁而言:你是高手,请绕道而行。

大部分4-6年以内雪龄的滑雪者,恐怕很难对装备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从本人有限的经验来看,恐怕绝大部分雪板购买者对雪板的了解都属于一知半解,消费者面对销售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局面。而在有的店里,恐怕双方都一知半解。

本文尝试抛开过多的雪板选择干扰因素,用简单的语言,找到雪板选择的关键所在。

1,必须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这需要听他人的意见,而且要能听的进他人的意见。比如旅游式撮雪没做好,就别说自己能走刃;比如说大弯没转流畅,就别老提自己在做小回转;没有客观的评价就无法为自己配一幅适合的雪板。

2,人一生有可能只有一个老婆,但不可能只有一副雪板,如果持续滑雪的话。所以把目标搞清楚,你需要的是一幅适合自己的,让自己爽的,会让自己提高的板子,而不是一幅最高级的可以显示银行存款的板子。

3,不要看高手滑什么就买什么,虽然这种情况很难避免,但的确是不科学的。

4,最核心的,来了:作为绝大部分进阶者,最需要关心的是雪板的腰宽、以及腰头宽比例。

因为滑雪者对雪板的控制,和能力成正比,是从控制雪板腰部部位开始的,随着能力的提高,逐步延伸到雪板的头尾。

A。如果是刚开始滑雪,适合买腰宽在70以上的雪板,而且头尾也不适宜太大,80-90即可,一句话,这时候要的是一个宽脸盆。

B。如果能够流畅的滑雪了,适合在腰不变还在70左右,加大头尾,比如100左右,一句话,这时候给宽脸盆加点CARVING的概念,弯转的更快,建立在速度上的控制力开始向头尾延伸。

C。进入中级,就要减小腰到65-68左右,然后将头尾也减小,也就是说是一个瘦脸盆,为什么头腰这时候不要加宽呢,因为比例大了,需要对头腰有更强的控制力。这时候的板子开始有点接近大回转板了。当然不宜太长,实际上是大回转板比例的短板子。

D。进入高级,就要用腰65左右,头尾100以上的板子,这时候板腰受力会传送到头尾,所以对头尾的控制力要求很高。

E。再往上走,就没有限制了,但回头去比较这些板子,会发现他们明显的区别。而且A也是很适合用来野雪、玩猫跳也不错,B是全地形处理利器,C如果长点就是标准大回转板,短点用来走刃也不错,用来玩猫跳也没问题,D是小回转走刃板,用在其他方面也可以,但是不太专业了。

5,另一个核心是重量:应该从轻往重走,水平越高越重,但基础功到了,回头玩野雪和猫跳就又往轻了走,越高越轻。

6,还有个元素是雪板柔韧度,即弹性,这以前写过,就不重叙了。

有这5点就够了,写个21条军规就不叫核心问题了,是论文。

下面来回答最上面的问题。

1,你认为大回转板难控制还是小回转板难控制?---小回转板控制最难,尤其是用小回转板撮雪,因为头腰比例大,力反馈不均匀导致控制难度增加。

2,你认为老式的窄板、现在流行的腰和头尾比例很大的CARVING板、头腰尾宽度接近的胖板,那个更好控制,那个更好转弯?---对高手而言,CARVING板好转,对新手而言,胖板好转,对两者而言,窄板都不好转(蘑菇例外)。

3,你能用1.87的大回转板流畅的做旅游式小回转撮雪动作吗?如果你身高假设是1.70。---绝大部分的高手都可以,因为大回转板的头腰比例并不是很大,只要进弯角度适合,并不难。

4,你会选择什么板进行走刃练习?你选择什么板做撮雪?什么板来面对崎岖有包的烂雪?什么板处理坚硬的冰状雪?2米厚的野雪呢?猫跳呢?---用大回转板开始走刃练习,用胖板撮雪,用重板对付烂雪,用小回转板处理冰状雪,用胖脸盆对付野雪,用窄扳搞定猫跳。

5,你为什么选择你现在已经选择了的雪板?是因为了解,还是因为朋友推荐,或者是店员介绍?---哈哈,因为了解,所以专业。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7:14:51 | 只看该作者
再谈国内的大众雪友为啥要买竞技板?(节选部分内容)
来源:绿野网论坛 文:红花梁

本人04年开始真正意义的学滑雪,第一幅板子是沃克320,这板子非常适合初学者,但是接下来我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脑袋膨胀再加上被忽悠(主要责任在自己)第2幅板子就直接上了06年世界杯的小回转板子Racetiger。这板子是好,那是相当的好,虽然我现在可以在威龙道上和大奔儿头上用所罗门的Demo XT玩carving,但是我不得不坦白地说,我到现在也没有玩转这幅世界杯小回转板,原因很简单,这板子不适合我!因为板子对于我来说太硬,太沉而且还短是150!!!曾经有位女士想收购我这副板子,被我坚决拒绝了,因为我不想害人!这副板子现在被我封存用来展示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滑的大头板式需要通过加压,让板子形成弓形来自然转弯的,如果板子过硬(针对自己的能力)就很难蹬出弓形,板子过沉也很难操控。

经常听到有人说,板子如果沉和硬,滑起来沉稳,我对此话一直质疑,板子不是汽车,车身自重越重会越稳。板子稳与不稳时靠压在上面的人的技术来决定的,而不是板子本身。其实各个厂家都有针对大众雪友所设计的板子,这些板子相对竞技板而言轻而软,但是弹性要好!例如所罗门的Demo系列,今年改成了24小时的型号,阿托米克过去一直是强悍的象征,因为竞技运动员用的比较多。但是今年也出了适合大众的技术板,一改过去强悍的风格,这类板子在日本已经上市,我10月3号那天在东京的神田运动商品一条街的商店里已经看到。

谈到世界杯和冬奥会上运动员的用的板子,我个人有我自己的看法,那些牛人运动员用的品牌雪具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赞助他的厂家一定是最有实力的,他拿到的赞助经费肯定让他最满意的。至于几大厂家的板子究竟有多大区别,或者这个差异究竟让我们大众雪友滑出什么区别?谁能说清楚?我看是个问号。买雪具的时候心里因素往往会占上风,因为喜欢才接受,因为虚荣或者成就感才追求所谓的高档。

再拿日本举个例子(今年俺去德国滑雪,后年去奥地利,然后那时俺会再拿德国和奥地利来举例子哈)大众雪友常用的板子有所罗门和小贺板,主要以技术板为主,所谓技术板简单点说,就是好操控,容易上弯,板长都在170以内。小贺板以前在东北雪场常见,不过那都是被人淘汰下来的板子,也就是说2手板。今年小贺已正式在中国设立销售公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此外金鸡也有Demo系列都是非常好用的板子,今年阿托米克改良后的软板子同样应该也不错。

最后,选什么样的板子比较合适?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不可忽视。

1.内在的(自己的体重,体能,技术,玩法)

2.外在的(雪道:道内,野雪,公园)如果中国有满山遍野的天然雪,深而厚的粉雪,我相信胖板和拖拉板肯定也会受欢迎!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7:15:55 | 只看该作者
固定期的检查和测试
来源:绿野网 文:孤独的牧羊人

去年受伤因为没有根据身高、体重、技术能力调整固定器数值的经验,在摔倒后雪板晚了几秒钟脱落,膝盖受伤了。

今年看了常识提供的“固定器松紧的调准标准”这里http://www.dinsetting.com 感到这是救命的数据“DIN值”。

但是最近发现了些问题。比如天天绿野的滑雪板调到前六后六还非常松依然非常容易脱落在稍微吃劲的雪道上就自然脱落造成危险。而我的滑雪板调到前六后六依然有些紧,在摔倒后脱落的还是有些晚,以至于上周一次摔倒后依然没有及时脱落造成膝盖又受了点轻伤,好在很快就好了。

所以我发现,咱们的滑雪板也许是厂家不同、品牌不同、新旧不同或者维护程度的不同,松紧程度DIN值很可能已经不准了。

所以除了按照“固定器松紧的调准标准”调整以外,我建议还要进行简单的测试。

我的办法是:穿上雪板抬起一只脚,请另一位朋友用他的脚放到你的雪板后端,(前段也行,最好前端后端同样测试)如果没有加力轻轻放到上面雪板就脱落了,可能是太松了。如果用的力量非常大仍然还未脱落必须要使劲踹才能脱落那就太紧了,不调整的话就太危险了。

我感觉对于咱们业余滑雪成员雪板强度是:男性同学加些力量就脱落是正好的。我的雪板调整到了前五后五后,刚开始时心里也没谱,就用这种方法试验了一下,感觉上脱落的力量差不多,后来在万龙的树林里摔跤后脱落的就非常及时没有受伤,而且在奔头和比较吃劲的学到上面也没有自行脱落。就是说我的固定器对我来说前五后五正合适。

为了避免受伤,避免出现我去年因为雪板没有及时脱落伤了膝盖的事故再次发上在咱们其他同学身上。建议如果是新买的雪板,借的雪板,一定要测试一下,因为固定器的松紧那机械的玩意有磨损有时间长短消耗数据是不那么靠谱的。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用滑行中摔倒进行测试,那样很可能测试了也受伤了。

滑雪场租用的雪板一般都调整的偏松,因为他们肯定是担心脱落不及时伤了人,但是太松了依然很危险,尤其是有一定技术的同学要去玩比较特殊的技巧或者去需要较劲的雪道时,也尽可能的试验一下你的固定器的松紧度,以免固定器太松造成事故而受伤。

这样做为了人为的、主动德尽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也许其他高手们还有更好的办法都来说说。

快乐饼饼说:我现在明显感觉我的DIN值低,但是考虑安全我还是没有调整。

现在是前后6
数值:
体重79-94KG 我就不说了,太杯具了,肯定在这范围中间T.T
身高179-194cm 我181或者182或者183 看心情
年龄10-49岁 我奔三
type:我选的type2
鞋长:271-290 我貌似是285
固定器MARKER

最后推荐DIN值8.5 这些选项唯一可变的就是滑行技术。即使我选type1 DIN值也推荐是7 看来有必要调整了。

谢谢羊哥,谢谢常识,如果没有常识的帖子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鞋长:P


附常识帖子引用:http://www.dinsetting.com/

选择窗口里选自己的各种条件
Skier Weight 体重
Skier Height 身高
Skier Age 年龄
Skier Type 滑雪者的特点
Boot Sole Length 雪鞋外靴的鞋底长度

选 Marker 还是 Salomon 的固定器,对其他牌子的固定器也可以参考

滑雪者的特点:
Type 1 - 很小心的滑雪者,要保证容易的脱落
Type 2 - 一般的中级滑雪者
Type 3 - 主动性很强的高速滑雪者
Type 3+ - 那些需要固定器指数看上去要比Type 3更高的人
Type -1 (负 1) - 适用那些比Type 1更小心谨慎的人

Snowbear说:DIN值偏低也不安全,速度快了滑行中会脱落。AirforceOne说:严重同意,高速下险坡上意外脱落都是要命的,就和高速上爆胎似的。

AirforceOne说:严格来说每次固定器新安装或调整过都应该用专门的仪器来检查释放扭矩,当然这种条件很难具备,那么现实条件下除了设置DIN值,更重要的是经常检查固定器的前压力(forward pressure)设置调整得对不对,前压力不对,什么DIN值都是假的。

不同的固定器前压力的调整和确认方式有所不同,但大致都是后组根部有个螺栓或标尺之类的,压进靴子后检查标尺的刻度或螺栓的深度是否在标称范围内,否则就要重新调整。

再则,我觉得摔的方式不同,固定器的释放结果也可能不同的,高速下撞击冲量很大,稍有磕碰就释放了,但是软雪里别住了慢慢拧,却可能膝盖扭伤了都不释放。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新手就要用低DIN值,高手就要用高DIN值的原因,并不见得高手的膝盖就一定更壮。

最后,不同品牌的固定器都有自己的特点,个别产品由于设计的原因确实比较容易意外脱落,产品的名气就在这里。:D

bombcat说:踩板子的办法似乎只能检验后固定器的强度前固定器脱开应该是左右方向的力量,后固定器是上下方向的力量,所以还应该想办法测试前固定器的强度。

浪客剑心说:如果板子是借的,那么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

就是固定器前后大小是否调的正好,有的时候固定器比鞋的尺寸稍微大一点,会容易比较松,尺寸稍微小点,会容易比较紧。造成跟显示的din值不相符。所以很多人认为鞋只要进去能卡上就合适了,但是还是会有问题。检查的方法就像机长所说的踩进去看后面的螺栓或标尺上的刻度。
117#
发表于 2010-9-10 19:57:35 | 只看该作者
有参考价值,但并不完全同意作者的一些解释和说法。有些论点好像指的是旧雪板。这是不是很多年前的文章?现在很多板都变了,选板的观点也不一样。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vicboy™ 的帖子

我想问老大一个问题。

66和72还有74腰围的雪板,滑起来有多大区别?
我知道这个问题太笼统!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20:0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vicboy™ 的帖子
大概是08年的,大致的原理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吧?

   
120#
发表于 2010-9-10 20:2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icboy™ 于 2010-9-11 09:31 编辑
回复

我想问老大一个问题。he

66和72还有74腰围的雪板,滑起来有多大区别?
我知道这个问题太笼统!



...
lupo 发表于 2010-9-10 21:05

66和74比,你会有感觉的.72和74比,没有感觉,除非你是神人.
好处: 腰围越宽,滑起来越稳,在多雪的地方,更飘.
坏处: 腰围越宽,滑起来越钝,换刃越慢,在hardpack的地方会很bump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5-10-18 06:16 , Processed in 0.0375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