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ogin

免注册即享有会员功能

搜索
查看: 16388|回复: 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算哪门子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9:40: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orry又做一回标题党。这个当然是racing的slalom技术,没得争议。

可不敢说俄在玩这个。当然也有那么点儿意思了。就说是俄admire的技术好不。虽不能及,心向往之。总可以吧。

废话说完,直奔主题。三个重点:

其一,transition,cross through,双腿保持弯曲(HH所谓flexing),往新弯外侧踩,上身保持平直,往新弯里面倒,上下交换,重心起伏很小。

其二,双脚离地之后,unweighting瞬间,两个动作,髋部的扭,pivoting,膝部的扣,tipping,转向+立刃,同时完成(视频上的不晓得是谁,应该不是marcel hishcher。MH的tipping非常显著,得到HH的高度赞扬)。

其三,在apex附近硬着陆,弯开始于apex,没有high-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立,后半弯儿见。massive pressure...哈哈,不上个像样的板子,根本吃不住。

点杖,是要戳穿地球的点法(照这样点下去,出不了这个雪季,就该上carbon-fiber了)。

硬着陆之后,究竟是刻是搓,亦或连刻带搓,由他去吧。设备能力,板儿的好坏,是一个关键。雪面状况,也至关重要。本打算刻,雪面变冰面,也只好搓。搓都搓不住,就转成hockey stop。stop不了,也只好平沙落雁,屁股朝天了。

总之,一种激烈的玩法,my idea of skiing。

本坛两大显学,c的东西,俄也有试。非拧非刻,努腿,洋大人号称steering的,到了缓坡,刚提起速度之际,arc2arc之时,俄也出趟邯郸学两步。瞎猫撞死耗子,偶尔撞出那么点意思来,能跑到坛子上跟人掰哧,俄就满足了。

HH那个,要到较陡的坡上,相当的速度,才有得玩。虽不至于那么激烈,好歹也是flexing+tipping,半截的激烈程度是有的。可惜就会前半截。一旦外腿踩实在了,前面突起一个鼓包,俄立马歇菜。

那也由它去吧。

俄中意的就是steep,陡坡。陡坡上俄就玩三个代表。就这么扯着蛋地瞎滑,奈何。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9:47:50 | 只看该作者


MH的slalom训练,膝部的tipping比主楼那位显著太多了,立刃也高。

点评

点杖重很有可能是不平衡了要扶一下  发表于 2013-11-11 09:45
上面第二条,我认为这一系列动作是离地前开始离地后结束,离地是其中一个过程  发表于 2013-11-11 09:44
滑的漂亮,叹为观止。  发表于 2013-11-10 20:23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0 19:51:41 | 只看该作者
高速怎么点杖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 像视频这样的话一下就把肩膀带后面去了

点评

点杖是一个手臂/肩膀的动作,不一定要真点上  发表于 2013-11-10 20:25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0 20:27:5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試著看2:08~2:14秒,重覆看幾次,也許就能看出個苗頭?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0:45:39 | 只看该作者
俄的体会是,这种玩法下的狠点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可以:

1,摆弯尾时压在尾板上的重心拨拉回来

2,提供了额外的unweighting(腾空)的动力

3,提供了额外的扭转的动力

腾空+扭转的动力具体都来自哪里,俄还理不太清楚。重心由后到前,弹尾板,好像是很重要的一项。

俄自己的一点经验是arc2arc的carving的话,点杖的确是不需要的,或者有那个动作就好。

上述玩法,不点杖或者只是意思一下,有点没法想象。

点评

腾空+扭转是为了过门,动力就是体能+板反馈  发表于 2013-11-11 09:52
6#
发表于 2013-11-10 21:24:28 | 只看该作者
查大侠看来玩的挺high的, 恭喜一哈.

一楼的视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arc2arc, 不保持雪面的接触, 中间蹦起来,算哪门子啊.
7#
发表于 2013-11-10 22:18:06 | 只看该作者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10 19:47
MH的slalom训练,膝部的tipping比主楼那位显著太多了,立刃也高。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2:20:45 | 只看该作者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10 21:24
查大侠看来玩的挺high的, 恭喜一哈.

一楼的视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arc2arc, 不保持雪面的接触, 中间蹦起来 ...

HH说是他那门的,至少MH。俄脚得吧单论MH,的确有很多贴合的地方,比如flexing+tipping,比如counter。但HH似乎从未论证过pivoting,似乎这个东西不存在。而反观MH的表现,有非常显著的pivoting在里面。如发烂了的这个视频:



就算不同系统间对技术动作的命名有差异,俄能找到的资料中,也没看到HH怎么论述这个非常显著的空中转雪板(事实上是整个腿部)的动作的。当然,这是俺孤陋寡闻,未必是人家的问题。

其他racer呢,作为主流,很多人甚至tipping都不明显,更不要说counter。但flexing,在unweighting的时候扭转,pivoting,却是有共性的。所以应该是普遍的slalom的racing技术吧。

俄理解的角度是,这是俄所能看到的,最流畅最激烈的发力方式。而滑雪的发力是嘛,不就是最大限度的压板嘛。racer俄们学不了,人家多年训练,肌肉力量这些东西俄们无从企及。俄们能把体重以某种加速度,最大限度地压到板上去,就算达到目的。

c呢?在本坛这种c的地盘,真不敢多说什么。私以为只要不是arc2arc,steering就无从谈起吧?进一步说,俄真脚得steering什么的就是蓝道的技术。真到了steep上,什么体系的人滑,也不会有high-c,因为这是physically impossible的。那么怎么会有steering?

这话当然也有搅混水的性质。愿听各位c的大侠反驳之。俄反正是在这种搅混水运动中学到太多东西了,俄甚乐观之。

点评

压板是一个被动的结果,Hi-C也不是浮云,望查侠三思  发表于 2013-11-11 10:03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10:43 | 只看该作者


Mikaela Shiffrin,HH钦点符合PMTS技术要求的女将。细看之下,好像tipping做得没有MH那么激烈。
10#
发表于 2013-11-11 00:29:58 | 只看该作者
开个玩笑,话说楼主颇有瓜教授当年之勇

压力控制什么时候成了死命踩板了?控制者,如胶似漆,绵绵不绝也。象本坛一位大侠那样,做到压蛋不碎,鸟落不飞,那方是压力控制的高深境界

点评

领导说,连个蛋都打不碎,过去抱孩子吧  发表于 2013-11-12 09:25
我连蛋都不敢碰,就怕它碎了。  发表于 2013-11-11 15: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kiChinese  

GMT-5, 2025-9-13 16:15 , Processed in 0.0575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