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标题: 大腿掌舵与僵尸陷阱 [打印本页]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7 21:53
标题: 大腿掌舵与僵尸陷阱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16 12:53 编辑

C家把Leg rotation写进了党章,这篇就变成了资产阶级自由滑的大毒草,大家就把它当反面典型看,引以为戒吧。
为了给大家一个交代,楼主坚持写完。接下来专心劳动改造,不回答任何疑问和诘责。
实在想砸砖的,请带杯咖啡到牛棚来砸,楼主有牛粪回应。

------------------------------   正文  ----------------------------------------------

本篇的核心观点:Leg Rotation是个技术陷阱,短期好用,长期来看则限制了技术提高。

具体论证起来,其中的概念,逻辑推导,加起来内容太多了, 这里只列出关键要点,共大家参考。

首先看定义,Leg Rotation, 大腿掌舵,按党章定义,主要是大腿和胯关节的转动。

C家自家高手的小弯,转弯动力不是来自Leg Rotation

1. High C的转动来自于Leg Rotation,但是HC的转动不搓雪,转动没有阻力,几乎也不需要动力。
2. Low C的转动源来自于小腿转动->减少脚后跟切雪->重力压下搓雪.
   转动动力来源是重力, 所以略微后移重心,或者后移binding,可以大大帮助转动能力.
   如果看大腿指向, 是落后于雪板指向的, 不可能再提供转动力了.

Leg Rotation可以快速立刃,这才是真正的陷阱
Leg Rotation的转动幅度不大,转到头之后,就处于静止状态。刃也因此立起来很多,还可以提供一个恒定的转动力矩。
但是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也因此处于锁定僵尸状态,这就是僵尸滑的来由。

内扣的膝关节,不能支撑很大压力,所以,僵尸滑的直接后果是损伤而疼痛的膝盖。

------------------------------   正文完  ----------------------------------------------


-------------------------------------------------  以下为原版,留下做参照  ----------------------------------------------------------------

一家之言, 水平有限, 难免很多偏颇. 欢迎大家批判

本篇目标是帮组初学者认识到僵尸陷阱及提出避免方法, 同学们反应表述不清楚.

暂且放此, 如果觉得逻辑混乱, 就请耐心等待下一个版本.

-------------------------------------------------  以下为原版正文 ----------------------------------------------------------------------------

大腿掌舵的steering滑法,说的是内扣外腿膝盖,由此产生一个内旋的扭力矩,从而带动整个转弯的过程。内扣膝盖的动力,乃来自于大腿肌肉的有力内旋,故称大腿掌舵。

内扣膝盖可以快速简便的立刃,产生的扭转力矩稳定持久,足以维持滑雪者转过整个弯而无需变换姿势。 另一个好处是不容易旋转过度而打滑,非常容易掌控。

从形体上看,滑雪者处于塌缩的状态,外腿膝盖弯曲内扣。大腿指向领先于雪板方向,上身面向又落后于雪板,身体重心压在外脚前脚掌。动态地看,大腿引领着雪板转弯,雪板又带动身体转动。整个转弯过程身体姿态不变,犹如僵尸骑在雪板上,左飘一下,右飘一下,正是所谓的Park&Ride.

僵尸非所意,实无奈也。内扣的膝盖锁死了膝关节,髋关节,以及踝关节,想动也动不了。髋部反弓或者没有,或者静静的侧坐在内脚上。小腿与雪板的夹角始终不变,重心没有前后移动,始终压在前脚掌。膝盖弯曲,外脚基本伸不开,那里来的Extension呢?

内扣膝盖如此简便高效易掌握,很多同学一上手就有意无意的委身于它。从此深陷其中,不得自拔。时间久了,便如本能一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意识到了,也摆脱不了。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井中蹦达。

跳出陷阱的药方是胯部反弓。参见: http://skichines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72
在弯初始的时候,从胯部反弓开始。先把外腿蹬开了,同时外脚前掌向侧后方蹬开,重心压到外脚前掌。这样所有的关节保持了活动的状态。然后随着弯的进行,重心逐渐向后移。这个随后的重心控制,搓雪小弯与carving是不同的,搓雪小弯更加快速激进。在转弯的过程中,可以把膝盖反弓作为快捷的补充方式。因为外腿已经蹬开了,这时膝盖内扣的幅度有限,也不会再锁死关节了。

那么一个初学者能不能一开始就避免僵尸陷阱呢? 这个真的很难。
首先对这个陷阱的认识普遍不足。僵尸法也可以滑的很靓,攻城略寨的,乃至同学们缺乏突破的动力。随大流的初学者几乎不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何徨避免了。其次,僵尸法最贴近人的本能,在没有外来干扰的情况下,很多同学本能的就会采用它。陷阱之所以为陷阱,正在于此。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7 22:15
现在怎么没人抢沙发呢?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坐了。眼皮打架了,等清醒了再拜读。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7 22:26
哈哈,这题目有长进了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7 23:03
胯和髋是鸡和蛋的关系吗?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7 23:27
我觉得理解有误,

TIPPING THE KNEES 也是在EXTEND/LONG/INCLINE 充分的基础上。

而不是现在同雪们滑的,完全COMPACT 的,缩成一团的STANCE上去猛 HIP ANGULATION  和 TIPPING KNEES.

而PARK AND RIDE和这个是两码事儿啊,个人觉得。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8 09:10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8 09:12 编辑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12-7 23:27
我觉得理解有误,

TIPPING THE KNEES 也是在EXTEND/LONG/INCLINE 充分的基础上。


先extend,再tipping the knees,正是本篇开出的药方。

牛哥说的“理解有误”, 是指Park&Ride部分么?
作者: skisnowboardca    时间: 2014-12-8 09:34
膜拜入风大侠!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8 10:39
风老板开个雪上讲习班吧。
作者: smilefish    时间: 2014-12-8 11:27
cat 发表于 2014-12-7 23:03
胯和髋是鸡和蛋的关系吗?

胯和髋不是一个部门的么?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8 12:37
我也脚得理解有误。看来看去,这说的是hokey stop,不是steering啊。hokey stop是蛮连转腿的,但不等于转腿。大侠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都是一流的,欠缺则是体会。steering出来的弯,跟park and ride刚好相反。steering不会一下锁死什么,造成僵尸状,相反是一个富于动态的,渐进渐转的过程,贯穿一个弯的始终,非常subtle,playful。有人steering却造成前面那种效果的话,只说明他做的不对,不说明steering有问题。

大侠下次去玩,最好试着勇敢一点,找v大或牛老板,走两趟基平,受下abuse,大概就不会再这样说了。v大或者要收费,那就再勇敢一点,乖乖给钱呗。v大的胃口应没协会大。作为嘴滑派之重要成员,大侠的忠实门徒,俄交了那么多钱被abuse,大侠就不要太爱惜自己了。哈哈。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8 13:11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8 12:37
我也脚得理解有误。看来看去,这说的是hokey stop,不是steering啊。hokey stop是蛮连转腿的,但不等于转腿 ...

不是说Steering不好,而是说这种完全的大腿掌舵的Steering不是最好的Steering,或者说CSIA的大神们不是这么Steering的。
看来这文章没写清楚,文字表达不好,让大家理解有误了。

我不怕被Abuse,我是没时间出门啊,泪流.....
以前跟着V老大滑的, 很荣幸的给老大捡过雪板, 老大一高兴, 就把保护费免了, 咋样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8 13:17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8 12:37
我也脚得理解有误。看来看去,这说的是hokey stop,不是steering啊。hokey stop是蛮连转腿的,但不等于转腿 ...

马达兄说的更到点子. 除了一小点不对, 找V 大或LULU 给演示吧,绝对物超所值.
我跟不住他们的圈( 无论是速度还是TURN  SHAPE).

接着马达兄说的, 当年一级考官,还真让我去体会, SLOW  MOTION  的 HOCKEY  STOP, 就MOBILE 了.
我当时问, 那我就发不出力了啊, 我只会猛起猛蹲....一步到位.....我还举了个举重运动员的例子,
他们举200斤, 慢慢举肯定举不起来,只有猛举.
考官笑曰: 需要练习, 就是GUIDED MILEAGE 不够.
马达兄说的好:因为是很SUBTLE 的, 需要很好的雪感和控制.

感觉大家追求PERFORMANCE 追求的太早,太过, 雪感没跟上, 一个害怕,就蜷缩成一团整ANGULATION 和立刃,
甚至内脚承重或DROP HIP. 这样更稳啊, 最后坏习惯养成了.....

还有一句 "let the ski turn by it self", 大家紧抓住这一句猛练成了PARK AND RIDE,
其实也许人家还有上下文, 比如说: is one way of turning the ski:-)

CSIA不用说了, 现在就讲究全山能力, ALL TERRAIN ALL CONDITION.
纯CARVING 先不说有没有, 但我觉得 ALL TERRAIN ALL CONDITION 肯定不能纯CARVING 全HANDLE .

其他门派, 哪怕是RACER 为背景的, 看了CSCF那么多小RACER 练习在缓坡绕间距一米左右的BRUSH
俺就觉得纯CARVING应该只是传说?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8 13:24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8 13:11
不是说Steering不好,而是说这种完全的大腿掌舵的Steering不是最好的Steering,或者说CSIA的大神们不是这 ...

大神就是这么整的, JF 说大腿后面发力转板.....哈哈.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8 13:52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12-8 13:17
马达兄说的更到点子. 除了一小点不对, 找V 大或LULU 给演示吧,绝对物超所值.
我跟不住他们的圈( 无论是 ...

牛老板就别谦虚了。而且我这里所说,不是“演示”,是“abuse”哦。v大那里俄已被abuse两次了,知道他老人家有这个能力。牛老板跟lu大呢,都没见过。以网上交流的印象来说,lu大好捧,应不是经常abuse别人的主儿。哈哈。

这样说没什么恶意。那句话咋说的,只有受虐狂才能赢得这个世界!那么你想赢得这个世界,最好找个施虐狂当滑雪教练。哈哈。我是被abuse过之后,每次上雪,都听到一个声音在前方大喊:turn,turn your leg!what are you doing!

你别说,真管用。比run forrest run都管用。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8 14:08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8 13:52
牛老板就别谦虚了。而且我这里所说,不是“演示”,是“abuse”哦。v大那里俄已被abuse两次了,知道他老 ...

lulu 以雪杖敲头闻名. 不过自从雪杖被我顶弯后, 他就不教我了.

我能力有限,只会教初学的,  稍微进步点的学生, 都被我革出师门了........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8 15:32
牛哥说的有理。我再想想怎么表述,能让牛哥明白我在说啥。  

我确实觉得你说的有些以偏盖全,
拿一个DRILL 里的动作来全面否定整个滑雪体系.

一个DRILL 确实只为练一个动作,但这只是滑雪体系(无论是CSIA 还是PMTS, 还是其他....)的
一个特定的DRILL 还巩固肌肉记忆. 这一个动作, 不是滑雪的全部.

大拿们和同雪们滑的不一样, 那是肯定的. 以大拿为准.
同雪里滑的最好的就是小P了, 基本做到了雪场内:  all terrain any conditions,
后面两句, 感觉小P也有差距.....哈哈.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8 15:34
楼主,为啥不去上一节CSIA的私课呢. 带着这么多问题和思索去上,肯定效果超值.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8 16:23
本帖最后由 vicboy™ 于 2014-12-8 16:56 编辑

今天睡醒,喝了数杯星咖啡,把这书念了几遍。老实说,这书表达的不是很清晰,读者有误解也有不清楚的地方,实在影响销量。作者今晚对墙思过,化打击为力量,再出好书,再鸣惊人。

另外,老板想想要不要改变一下营销策略。可将书名加上滑雪大全之一,之二等。逢有人有异议时,就说下册自有高论。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8 16:27
楼主千万别认为被打击!
继续出书, 有讨论才有销量呢. ....
一片膜拜叫好的,那是新华字典. 不算九阴真经.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8 16:35

checkmoteur
BTW,俄最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牛老板的a腿,好像没技术手段可以改进。外八字罗圈腿,并脚一定a腿,天生缺陷认命吧。我反正认了。。。  发表于 11 分钟前

是啊, 正攒盘缠去韩国呢.....

天生平足, 膝盖内陷......掰内腿掰的山响也没用.......
作者: 林及明@FB    时间: 2014-12-8 19:41
标题: Hip to Gri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WqInetDYg
作者: 林及明@FB    时间: 2014-12-8 19: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WqInetDYg
作者: 林及明@FB    时间: 2014-12-8 19:55
本帖最后由 林及明@FB 于 2014-12-8 19:57 编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WqInetDYg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8 20:07
标题: 谢大侠分享, 醍醐灌顶啊
林及明@FB 发表于 2014-12-8 19:55

[youtube]PvWqInetDYg[/youtube]
作者: Bingster    时间: 2014-12-8 22:29
本帖最后由 Bingster 于 2014-12-8 22:37 编辑

入风大侠大作令人深思。不要在意那些持不同观点者。
谢谢。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8 22:35
Bingster 发表于 2014-12-8 22:29
入风大侠大作令人深思。不要在意那些持不同关点者。
谢谢。

谢谢鼓励!

持不同观点很正常, 互相碰撞可以促进各自的理解.
还是那句话"I have made my point, you dont have to agree"

这次问题看来是, I failed to make my point clear.
作者: barkley    时间: 2014-12-11 03:53
我大概理解楼主的意思,因为我的resist方式不对,正是楼主批判的那种。lupo说我错误的滑法(扣外膝)绿野上称knee agulation。这也是我总觉得膝盖有问题的原因。瓜教授曾提醒要运用正确的关节。

感觉Hip to Grip的视频和楼主要表达的不是一件事儿。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1 11:54
巴大侠真厉害,一点就透。

我本来看的一知半解,又被各路大侠一起哄,就彻底晕菜了。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1 11:58
楼主说的非常在理,而且完全没有鼓吹扣膝转弯,反而是鲜明指出其害。
反被扣帽子说什么反党,实在是冤案啊,望大侠明察哪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11 12:06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4-12-11 11:58
楼主说的非常在理,而且完全没有鼓吹扣膝转弯,反而是鲜明指出其害。
反被扣帽子说什么反党,实在是冤案啊 ...

牛总说要作家下乡劳改。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1 12:20
vicboy™ 发表于 2014-12-11 12:06
牛总说要作家下乡劳改。

哎呀,既然是牛总的命令,螺柱还是赶紧打包来乡下住吧,咱粗茶淡饭也能过日子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1 14:47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4-12-11 12:20
哎呀,既然是牛总的命令,螺柱还是赶紧打包来乡下住吧,咱粗茶淡饭也能过日子 ...

劳动之余,要住牛棚里写书,写出来的书都带着牛粪香。

作者: barkley    时间: 2014-12-11 17:12
回风大侠瓜教授,不是我厉害,而是我有这个问题,上个雪季经lupo提示发现的,这个雪季一定要改成正确的resist方式,否则没有HP可言。

举个极端的例子。正常站立,但是要求把两个膝盖并紧不能分开。再试pivot就做不出来了,就是因为风侠提到的把膝关节胯关节都锁死了。造成的结果就是没有mobility,没有pivot(lupo第一次见我就说我的pivot有问题,问题就出在这里),看起来像个僵尸。

我的问题成因是自己上来就玩平行,听信了一句话说双板跟膝盖走,单板跟肩走。极其错误的言论现在可能还流行。两个应该都是跟胯走的。

如果上来学八字,可能因为八字推坡时需要更高的立刃帮助减速,所以用膝盖内扣的方式帮助立刃,后来成了习惯。解决办法可以是找缓坡来推,等能自如转弯再上陡些的道,这时外腿应该有正确的resist姿态了。

感谢风侠这个帖子,希望后来人不再有这个问题。

作者: smilefish    时间: 2014-12-11 17:31
barkley 发表于 2014-12-11 17:12
回风大侠瓜教授,不是我厉害,而是我有这个问题,上个雪季经lupo提示发现的,这个雪季一定要改成正确的resi ...

谢分享:)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1 17:51
感谢如风大侠这个帖子,晚上拿来在学习一次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1 20:18
barkley 发表于 2014-12-11 17:12
回风大侠瓜教授,不是我厉害,而是我有这个问题,上个雪季经lupo提示发现的,这个雪季一定要改成正确的resi ...

我的错误在于, 把大腿掌舵, 等同于内扣膝盖了.
实际上, 大腿掌舵包含的东西很多, 这里说的是内口膝盖这一小部分.
作者: QiaoJiannan    时间: 2014-12-11 20:18
很有意思,我现在就是有这么个问题,一旦滑快了就开始想通过团身来保持平衡,站不起来。感觉重心对又似乎不对。尤其是练习单脚内刃Carving中弯的时候最明显,雪板横穿滚落线的一刻都快成一团了。。。。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1 20:34
再次学习,受益匪浅,感谢如风大侠,期待下一部大作早日问世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4-12-11 20:44
糟糕,劳改未成功,资本主义势力再次抬头。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1 20:58
本帖最后由 checkmoteur 于 2014-12-11 20:59 编辑

Ignore if I get it wrong,but:

当我们谈论steering或转腿的时候,是把转腿和膝盖内扣,画了等号的吗?

膝盖内扣,是knee angulation的意思吗?

如果上述成立,个人脚得这里的讨论没有意义。基本概念没厘清,大家在唱三岔口。

主动转腿而导致上下身朝向不同,达到C所谓的上下身separation之后,以上身为基准来考察,双膝当然是更向圈内扭转一些。这可以描述为膝盖是内扣的。但要反过来说,转腿就是把膝盖往内扣,大错特错。

C的说法很清晰啊,是下身“lead” turning effort。下身转,上身也转,只是前者主动后者被动,前者转得快,后者转得慢而已。所以说转腿导致膝盖锁死,怎么可能。

是看到不少人的弄法,是斜滑过high c,靠近fall line才转,完了按hockey stop的样子亮个僵相,且刮且卡过最后一小段。楼主大侠批判的,一直是这个么。那俄要说这只是他做的不对,而不是转腿这项技术本身有问题。这种滑法叫做zigzag turn,会被任何一个C的牌牌骂死。

膝盖内扣帮助立刃,这说的不就是knee angulation么。那么第一转腿跟knee angulation完全不相干,第二据我所知,所谓knee angulation,因为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应在大边cut雪板时代之后,被多数现代滑雪技术体系摒弃了。这些体系中C的确是相当保守的一个,但好像也没有主动做knee angulation的技术要求了,no as far as I know。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1 21:01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11 20:58
Ignore if I get it wrong,but:

当我们谈论steering或转腿的时候,是把转腿和膝盖内扣,画了等号的吗?

哎呀,我本来以为我明白了 ,大侠这一说,我就有糊涂了 ,你就是猫 ,你会调书包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2 09:38
barkley 发表于 2014-12-11 17:12
回风大侠瓜教授,不是我厉害,而是我有这个问题,上个雪季经lupo提示发现的,这个雪季一定要改成正确的resi ...

巴大侠的话语系统跟俄习惯的那几种颇有差异,俄不太能跟得上。比如说用胯“顶”,或用膝“顶”,“resist”,非常描述化,俄不是太理解。

八字滑那个,巴大侠所说俄也没琢磨透。就俄所受的那点子培训来说,需要刹车的八字只有直线刹车。动作要领,其实还是转腿,两腿以髋关节为轴,同时向里转,不是扣膝盖。What's more,如果以扣膝盖为主来作这个动作,上来就拿“二字钳羊马”,考官会说你做错。我们班总共就fail了一个,小姑娘,所犯就是类似错误。其实所有人一开始都差不多。只是三天之后仍没改进的,就那个小姑娘而已。

八字转的话,是不主张刹车的。小八字,走外脚内刃,不要刹车,不要resist。控速是通过变化弯的shape来实现。具体说觉得速度快了,就走个大弯,traverse,拉长phase 1 phase 2。反之则缩小。

总之就我的经历所得印象,八字滑在C体系里待遇很高,技术要求跟平行滑没什么不同。撇出内脚,仅为了增大支撑平台,适合初学者保持平衡,越过心理关口而已。着眼的焦点,一样的是外脚内刃。

手册里并且说,对比较athletic的初学者,可以直接教hockey stop,不必八字刹车。这就等于一步过度到平行滑了。

当然巴侠已经2级了,俄才是个新兵蛋子。或者俄被教的过于初级,再深一点的根本就没碰到。那就算求教于巴大侠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2 10:19
上一个美女四级的pizz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II374rzEmg

我想这里应该看得很清楚,无论pizza刹车还是pizza转弯,都是整条腿的动作,不是膝。转的时候,外膝的朝向是向里的,相比身体,但这只是整条腿内转的结果,不是内扣膝盖。膝关节和踝关节,我相信就C的要求来说,只有纵向的屈伸,没有横向的要求。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4-12-12 10:30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12 10:19
上一个美女四级的pizza:

话都说到这么清楚了,还不赶紧给如风大侠平个反,陪个不是?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2 10:49
关于Knee angulation,俄能找到的只有这个视频。当然,究竟是不是,另说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ESOfjXn5Rw

这个应该是所谓pure carving,靠板刃转弯,靠压出大反弓收缩转弯半径,rather than转腿。那么这位爷的确是通过膝盖内扣,所谓knee angulation,甚至ankle angulation,得到extra的立刃角,在我看来。

至于说他内扣膝盖,究竟有没有同时为雪板的转动增加扭矩,客观上起到“steering”的效果,我没玩过,真不知道。

就我的阅读范围来说,专业的业余的,都在抨击knee angulation,讲这会怎样损伤膝盖关节之类。但俄却不太愿意相信这是过时的技术,特别在racing领域。racing是规定板的长度的。gs往上,谁立刃早,压板早,压板深,谁占便宜。racer们也就只能无所不用其极,顾不了马耳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ted ligety的非常土八路的新弯外手后拉。那么设想一位天生o型腿的racer,无论他的inclination多么邪乎,他的脚都是内扣的,立刃角度就是赶不上天生y型腿的,咋办?这好像除了在knee和ankle angulation上下功夫,没有别的选择。

延伸出去说,以某种特定体系的标准评价racer的滑法,是不恰当的。到那个级别,我相信他们的动作体系,都是高度个人化的。他们的运动生涯中,一定经历过各种教练参谋,可以组成一个智囊团了,完全根据他们个人的身体和动作特点,甚至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表现,来定制技术。

俄木有鞭尸,风老板不要生气。俄甚至都不是在谈技术。俄真正着迷的,其实就是写字而已。一笑置之吧。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2 11:57
好吧,上美女!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2 13:40
本帖最后由 checkmoteur 于 2014-12-12 13:42 编辑

闹完了再上点干货,不是C的,而是P的。名目略有差异。P是管这个叫做Leg rotation的。但文中有明确提出,这个动作最早就是一位法国人归纳提炼出来的,称之为braquage,如字翻成英文就是steering的意思——好玩的是到了法语加拿大,却又把英文steering如字翻译回去,成了conduire:

Leg ro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que used today to turn the skis, and the preferred technique for most situations is twisting one or both leg in the hips. When instructors talk about "turning your feet," this is what they mean. This technique is used in skiing maneuvers at all levels, from gliding wedge turns to dynamic parallel turns.

Ski instructors and coaches commonly call this technique braquage, a French term introduced by Geroges Joubert that literally means "steering." If you turn both legs at he same time, or if there's weight on both your feet when you twist one leg inward, your upper body will remain motionless, and you can turn your skis without disturbing your balance.

If, on the other hand, you twist only your outside leg inward and lift your inside foot off the snow, your upper body reacts by turning a bit toward the outside. This sets your upper body into a count-red position, ready for hip angulation early in the turn(单脚滑drill甚至javelin练得其实就是这个——查注). This is a technique racers have used for decades. Rainer Schoenfelder executes such a movement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frames of figure 4.14 on page 65. Because his right ski is off the snow, the muscular effort that rotates his left leg inward also causes his upper body to turn slightly toward the outside of the turn.

Leg rotation works well for several reasons. Rotating the leg inward generally rolls the ski on its edge, too, combining the increase of the ski's steering angl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edge and platform angles-often a desirable combination. Leg rotation is also powerful. With it a skier can produce large torques , and produce them through an entire turn, much longer than any other rotary technique. Leg rotation also allows you to manipulate your skis with your legs alone, leaving your upper body to balance against whatever forces are acting on you. It imparts no angular momentum to your body as a whole, and because it involves the movement of relatively little body mass, leg rotation does little to disturb your balance and stability.

Leg rotation is one of those key techniques of skiing that is, unfortunately, less than obvious to many self-taught skiers.(我也是下过牛棚,才发现这一点——查注) The intuitive movement for most beginners is to twist the upper body and hips in the direction they want their skis to turn-movements that usually have counterproductive side effects. Turning the leg in the hip to the degree that a good skier turns it isn't an essential movement in many sports, which might be why it doesn't come naturally for many beginning skiers(当我们说日韩的转上身的滑法更适合初学者,而不是北美的steering时,理由就是这个了。总之,转上身近乎本能,下身必须强练——查注).

A straight leg can't exert as much turning force on the ski as a bent one, especially when it's the outside leg. The interior rotators of the femur, which are used when the leg is extended, aren't nearly as strong in this regard as the adductors, which come into play when the leg is bent. As a result, this  technique is most powerful when performed form a flexed, athletic stance(extend外腿,蹬开?风老板或要再思考一下了。我并且很不理解其他人也一再讨论的extend外腿究竟怎么回事——查注).

配图两张,文中提到的figure 4.14:



另外一张,小弯:



还有Ted Ligety的一张,讲他转腿横搓,“scrub speed”,说的是stivoting吧: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4-12-12 13:56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12 13:40
闹完了再上点干货,不是C的,而是P的。名目略有差异。P是管这个叫做Leg rotation的。但文中有明确提出,这 ...

谢扫盲,原来BRAQUAGE 是这么来的!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2 21:03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12 21:05 编辑
bullpower 发表于 2014-12-12 13:56
谢扫盲,原来BRAQUAGE 是这么来的!


哥今天听牛总的命令,上山犁地去了.

牛总说的对, 还是犁地爽,回来都没心思看这些了.
V大推荐的鞋也好穿, 犁地的时候特给力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2 23:14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12 23:15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12 13:40
闹完了再上点干货,不是C的,而是P的。名目略有差异。P是管这个叫做Leg rotation的。但文中有明确提出,这 ...


这个就是我要批判的. 紧急时候借用一下可以, 当成常态就会出问题.

这篇文字不知道谁写的, 很好的描述了这种方式的优点,  却没有道出严重的副作用, 也是为啥叫陷阱的原因.

C家这样做的大都是初学者, 想不到P家把这个当高级技巧推广, 大跌眼镜啊.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2 23:36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4-12-12 23:14
这个就是我要批判的. 紧急时候借用一下可以, 当成常态就会出问题.

这篇文字不知道谁写的, 很好的描述了 ...

Ron Lemaster的Ultimate Skiing,lupo那个点评里提过了。说他是p家的未必没有道理,但他当然不是以p的立场来写这个东西的。

其他就不多说了。多谢大侠的帖,俄玩的很尽兴了。哈哈。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3 09:13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4-12-13 09:28 编辑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4-12-12 23:36
Ron Lemaster的Ultimate Skiing,lupo那个点评里提过了。说他是p家的未必没有道理,但他当然不是以p的立 ...


不管他是那家的, 人写就是好, 把一个动作描述的清晰条理.  这是咱要学习的地方.

看看P家的录像, 确实有很多Leg rotation. 不是说所有人都有, 而是很多人有.

以后所有错误都是P家的, 反正这里没他家的代表.


大侠搞明白了, 就得意而去啦? 以后要请我喝咖啡.
作者: cat    时间: 2014-12-13 10:01
某年某日,西风和北查,于撞不烂网吧嘴战七日七夜,未分胜负,是时二人筋疲力尽,油尽灯枯,多年恩怨化作浮云,相拥含笑而睡
作者: paul_zhou    时间: 2014-12-13 10:53
这个结局已经不错了,没被猫写成最后大笑3声,是他,不是他,然后含笑而去就很好了,至少还有下回分解。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4-12-13 16:19
cat 发表于 2014-12-13 10:01
某年某日,西风和北查,于撞不烂网吧嘴战七日七夜,未分胜负,是时二人筋疲力尽,油尽灯枯,多年恩怨化作浮 ...

猫大这个逻辑未尝没有依据。自古英雄会,都有基情澎湃的嫌疑,特别中国式的英雄会。广为人知者如三国水浒,同性恋倾向就非常严重。刘关张三个大男银,好到同榻而眠,多恶心啊,居然被作为楷模宣扬了几百年。At this point,我们故国的亚文化民间文化,已被homosexuality劫持了许久了。

好在俄既不是英雄,也不gay。那些子勾当,犯不着俄操那个心去。

逻辑不荒诞,思路却很曲折。不gay的男人,很少会往那边想这些事情哦。俄倒没说猫大一定gay。但俄也真不是第一次感觉到,就是猫大这人吧,颇有几分女人气。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4-12-16 12:55
大毒草种完了,同学们反对或赞同,不关楼主的事了。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07:28
本帖最后由 LiWalton@FB 于 2015-2-5 07:46 编辑

风大侠说的非常好,Leg Rotation可以快速立刃,这是C/P派最大的陷阱。

我仔细分析了下,原因如下:
初级C派学了 Pivot slip 以后都是 pivot 入弯的,一是可以帮助立刃, 二是可以马上建立板压,不再恐惧内倾。
问题是 pivot往往一步到位, 失去了身体结构的弹性, 比如说风大侠说的锁膝锁胯。

弹性的重要性应该在弯顶(APEX)时发挥到极致的,因为这时是转向的关键。

上下分离包括双板和重心的运动轨迹不一样,而且上身和下身的的旋转角度是不一样的。


在中性位置,即双板放平时是要求站姿对齐(alignment)的,所谓alignment就是胯的连线和双板板尖的连线是平行的。而且在双板放平时, 应该已经建立了 板头差(lead change), 内板是领先外板的。这就意味着有CR(反拧)。那么在一个回转中,从一个中性位置到下一个中性位置,上身的旋转角度是要大于下身的。
问题在于在一个旋转角度上身大于下身的回转中, C派要求上身跟随下身, 但如果入弯就pivot(下身绕上身轴转)。 那么在弯顶(apex)怎么会有弹性再多拧些?
只能采用骑马式了。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07: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h8-uh1uH4

就拿视频中的红牛来说, 视频右边的的转弯是下身extension入弯,有反弓, 很舒展。
而视频左边的入弯是pivot, 弧线变小,很局促。
作者: b-p    时间: 2015-2-5 07:57
大腿掌舵的steering滑法,说的是内扣外腿膝盖,由此产生一个内旋的扭力矩,从而带动整个转弯的过程。内扣膝盖的动力,乃来自于大腿肌肉的有力内旋,故称大腿掌舵。



谁告诉你转腿就得内扣膝盖?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08: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o34l7RcaA#t=36

就拿C派的最新红宝书来说,示范视频 2分钟后的平行弯, 全是先下身extension 再 pivot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08:05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07:28
风大侠说的非常好,Leg Rotation可以快速立刃,这是C/P派最大的陷阱。

我仔细分析了下,原因如下:

这位大侠去上个课吧。不要自己瞎捉摸了,害人也害己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5-2-5 08:53
b-p 发表于 2015-2-5 07:57
谁告诉你转腿就得内扣膝盖?

CSIA教练示范的哦

我看八成要怪到阿牛身上,与其躺枪的不明不白,不如我把他压付公堂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5-2-5 09:01
本帖最后由 checkmoteur 于 2015-2-5 09:02 编辑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08: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o34l7RcaA#t=36

就拿C派的最新红宝书来说,示范视频 2分钟后的平行弯 ...


大侠,这句话足以说明,你并不真的知道转腿怎么做,做出来是什么样子。

2分钟后的平行滑,中平,小弯,都是转+extend,甚至是通过转,来extend。长弯,多数仅是extend,根本就没转腿。

先extend再转腿,扯淡的事儿。extend之后的转是雪板自转,不是腿在转哈。

再说一遍,批评之前,先把基本概念搞清楚是正经。

奇怪,我为什么说“再”?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09:31
侠之大者,就是不会也敢扯
比如A牛点评单板二级的riding
那真是说的风起云涌,惊天地泣鬼神

不过牛哥上未敢拿单板四级开刀
还算没太得瑟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09:46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5-2-5 09:01
大侠,这句话足以说明,你并不真的知道转腿怎么做,做出来是什么样子。

2分钟后的平行滑,中平,小弯, ...


以前受益马达大侠的序列图很多了, 想不到第一次跟贴就能当面领教。
作者: lupo    时间: 2015-2-5 09:46
bullpower 发表于 2015-2-5 06:31
侠之大者,就是不会也敢扯
比如A牛点评单板二级的riding
那真是说的风起云涌,惊天地泣鬼神

牛还是实在人

哈哈哈,我有次培训练习教学,搭档和我滑了2圈,找不到啥说的。准备找个高档点的理由套他头上,话到嘴边还是改成了“你考过四级吗”!旁边的培训官噗呲一笑。后来才知道和我的搭档是老四级,和惠斯勒老校长Otto齐名。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5-2-5 09:47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07:28
风大侠说的非常好,Leg Rotation可以快速立刃,这是C/P派最大的陷阱。

我仔细分析了下,原因如下:

这位大侠, 有机会一起喝杯茶呗。

论坛上这事是扯不清了,且各自保留意见吧。
当然,每当论坛冷清的时候, 把这事扯出来,一定鸡飞狗跳的。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10:16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5-2-5 09:47
这位大侠, 有机会一起喝杯茶呗。

论坛上这事是扯不清了,且各自保留意见吧。

谢谢前辈指点。
原来有些心理准备。 没想到有些疑问真的是C派的马蜂窝啊。

以后不提了, 你好他好大家好。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10:34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0:16
谢谢前辈指点。
原来有些心理准备。 没想到有些疑问真的是C派的马蜂窝啊。

您那不是疑问,直接结论了.......
C 派也不是马蜂窝, 劝你上个课, 让你学正确的东西,难道不是为你好吗?
非得使劲点赞你,你才听着顺耳吗?
作者: b-p    时间: 2015-2-5 10:37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0:16
谢谢前辈指点。
原来有些心理准备。 没想到有些疑问真的是C派的马蜂窝啊。

别跑,跑了这个文字游戏还怎么玩?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5-2-5 10:38
本帖最后由 firehwak2018 于 2015-2-5 11:11 编辑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07: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h8-uh1uH4

就拿视频中的红牛来说, 视频右边的的转弯是下身extension ...


拜托能别黑我么。。。


要分析拿个真红牛啊,真红牛是灰裤子


首先啊,这个雪道是靠视频的左侧倾斜的。 其次呢,我右转向来有入弯重心落后的毛病。 第三呢,我左转Pivoting可真不多啊,不光我自己没意识,看视频才多少上下身分离啊,比右转差远了。要是Pivoting大的话反弓可就大多了,弯也长了。
作者: b-p    时间: 2015-2-5 10:41
好吧, 马达大侠说有entend,就算先说服B-P大侠的疑问  


你先说这个extend是指伸腿呢还是伸头?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10:54
新人我不是打击你, 凡是开始抠HIGH C 的,赶紧去找四级上课吧. 莫要耽误了青春和短暂的雪季.
你想的和你滑的不一样, 更不用提, 你想的别人怎么滑的和别人真正怎么滑的了.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5-2-5 11:03
1. pivot入弯是为建立上下身分离,上下身分离影响转弯形状。 pivoting会同时带来测平面分离(反弓)和旋转轴分离(反拧)。轴转是下身独立于上身的旋转,只有在重心居中时才有可能做到。 需要利用“弹性”旋转的那是twisting,不是pivoting。 pivoting是大腿在髋关节槽内旋转。
2. pivoting“一步到位”那多半是重心后座,没居中,或者没上下身分离,甩板尾,打滑。pivoting可以快,快了没事,但轴不能错。
3. alignment 应该泛指整个身体受力结构,而非特指某种姿态。
4. C派说过上身跟随下身么。 我记得只说过turns are led by lower body。

我觉得,我们这都是在讨论form,form啥样又不是固定的。 JFB 跟 SebM 跟 Fred Lepine 滑法差异非常大,但都在C的框架内达到了很高的标准,这就够了。 至于要不要extend, 啥时候extend这样一类的问题,我们只要知道extend能干嘛,能做好,再能在需要的时候用上就行了,不用给自己编程啥时候用。

作者: cat    时间: 2015-2-5 11:29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夜来风雨声,春眠不觉晓,一觉醒来这居然又这么热闹了?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12:29
本帖最后由 LiWalton@FB 于 2015-2-5 16:21 编辑


好吧, 上张图, 我试着解释清楚。

越是高手,立刃角越高,双板和重心的轨迹分的越开, 也就是腿变长了。这个可以参考意大利的圆锥理论。
问题是重心的轨迹明显短, 双板的轨迹长。
按照居中的原理, 绿色的3点apex应该是居中的, 此时立刃角最高,板压最大。还有1点, 抑或 0点(滚落线)要居中吧。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在2点钟是否要居中, 如何保证居中?
我认为要保证居中的话就是伸腿, 加快雪板的线速度,要知道由1-2 , 重心还在主动往弯里倒。
1-2 ,重心和双板的路程差还不算大, 而2-3,角度差和路程差大了许多, 需要加力轴转,加快雪板的角速度。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5-2-5 12:35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2:29
好吧, 上张图, 我试着解释清楚。

越是高手,立刃角越高,双板和重心的轨迹分的越开, 这个可以参考意大 ...

啥是居中啊?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5-2-5 12:51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5-2-5 12:35
啥是居中啊?

如果是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他们应该永远居中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5-2-5 12:52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2:29
好吧, 上张图, 我试着解释清楚。

越是高手,立刃角越高,双板和重心的轨迹分的越开, 这个可以参考意大 ...

首先,3点才是滚落线。
其次,很多正常弯,不是完全按这个图走的。

就这个图而言,基本同意你的伸腿论。

如果Carving,雪板的线速度本来就比重心快,所以伸腿其实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特别用力的去伸。
雪板咬雪之后,自转速度也快过身体,所以不需要特意去转腿来带动雪板,反而是雪板带动腿来转。

整个过程,在0点可以不居中,后座一点很正常,到3点自动就调回来了,这是不是CSIA所说的mobile?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5-2-5 12:57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5-2-5 12:51
如果是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他们应该永远居中

对。 是合力,不是绝对的重心位置。

也可以说是Momentum动量的方向。
作者: b-p    时间: 2015-2-5 13:48
本帖最后由 b-p 于 2015-2-5 13:52 编辑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2:29
好吧, 上张图, 我试着解释清楚。

越是高手,立刃角越高,双板和重心的轨迹分的越开, 这个可以参考意大 ...


按你画的图,1,2,3点都居中了啊?你别把重心投到地下,你往板子上投影,不都是和切线也就是雪板垂直吗?


板画的是圆,身体画的就是个锥面,在锥面上,重心的线速度就是比脚的线速度要慢,有啥可异议的?!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14:00
本帖最后由 bullpower 于 2015-2-5 14:01 编辑
b-p 发表于 2015-2-5 13:48
按你画的图,1,2,3点都居中了啊?你别把重心投到地下,你往板子上投影,不都是和切线也就是雪板垂直吗 ...


兄弟说的有理. 中不中(FORE-AFT BALANCE)是论BOS上的.
LATERAL BALANCE 是EDGE 上的.

而且平衡是某时间点上的,
拿两条轨迹来分析, 那连线不一定是同一个时间点的.

比如板先转, 那板和身体的轨迹不一定同时过APEX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5-2-5 14:03
本帖最后由 KuoiGuaBoarder 于 2015-2-5 14:05 编辑

板和身体的轨迹不一定同时过APEX,大侠展开说说谁先过,谁后过呢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5-2-5 14:21
I didn't kill those four people Mr. Holmes, I spoke to them, and they killed themselves.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16:06
本帖最后由 LiWalton@FB 于 2015-2-5 16:23 编辑
b-p 发表于 2015-2-5 13:48
按你画的图,1,2,3点都居中了啊?你别把重心投到地下,你往板子上投影,不都是和切线也就是雪板垂直吗 ...


非常好,你承认锥面上重心的线速度慢于双板的线速度。
可在 0点, 2者是重合的,速度 一样的。
如何加快双板的线速度? 入弯主动伸腿, 把重心的动量加到双板上。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16:34
本帖最后由 LiWalton@FB 于 2015-2-5 16:35 编辑



还有这张图,对角线之上的运动垂直投影,是一样的。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16:43

这是P派大佬 Bob 画的图, 过了最高点开始伸腿,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16:52




还有,按照虚拟蘑菇理论, 入弯也是要伸腿滴。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17:04
关于你看到的伸腿是主动伸,还是别的动作的结果。
需要问问大佬们啊。
你想的人家怎么滑,和人家真正怎么滑可能不是一回事儿。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5-2-5 17:12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0:16
谢谢前辈指点。
原来有些心理准备。 没想到有些疑问真的是C派的马蜂窝啊。

大侠,你来咱这个论坛就对了,咱这不像其他滑雪论坛那样唯技术为先锋,这唯嘴滑为大,来的都是大侠,谁的嗓门大,谁的文笔好,谁的美图棒,那就是大大侠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5-2-5 17:15
你看看隔壁 纸上谈兵 那些个技术流,就剩下泪奔了,咱在努把力,彻底把嘴滑发扬光大喽
作者: b-p    时间: 2015-2-5 18:25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6:06
非常好,你承认锥面上重心的线速度慢于双板的线速度。
可在 0点, 2者是重合的,速度 一样的。
如何加快 ...


为什么要线速度相等呢?锥面上的移动,要保持的是角速度相等,才能保证重心始终投影在脚上。0点,是从一个 锥面到另一个锥面的转换点。理论上是个突变,为了让他尽可能的渐变,在保证角速度不变,重心和脚的线速度的关系就取决去中心到脚的距离了,你可以采用蹲起,也可采用伸缩腿,也可混合使用。这个由个人能力和意愿决定。但实际中我们还要保证两个锥面的轴也要尽可能渐变,所以采用倾斜和反弓来实现轴的渐变。能不能渐变,也就是smooth,这也由个人能力和意愿决定。滑雪的实际情况太复杂,任何简化的建模或妄图用几个点,几条线想表达真理的都是痴心妄想,简化只是为了理解某一个方面,不可能是全部。


下班回家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18:32
b-p 发表于 2015-2-5 18:25
为什么要线速度相等呢?锥面上的移动,要保持的是角速度相等,才能保证重心始终投影在脚上。0点,是从一 ...

啧啧, 太透彻了。

看几个线几个面几个点,不就是摆POSE照相吗。
同意BP的说法,滑雪吗, 其实啥都不看,扔猫狗里滑滑就知道几斤几两了。。。。

新人还是上段录像让我们看看你理解的EXTEND吧。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19:08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5-2-5 17:15
你看看隔壁 纸上谈兵 那些个技术流,就剩下泪奔了,咱在努把力,彻底把嘴滑发扬光大喽 ...

谢谢!我注意到 Nate大侠如下的:

我们看到的那些上身的动作,上身朝内tipping/banking,上身转去带动下身,上身起伏,都是在入弯段的时候发生,这些动作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去让外侧板变“轻”,以尽快通过fall line段。越陡的地方越明显(不太陡的地方,fall line多点也可以控制),越慢的时候越明显(快了雪板自然变“轻”了)。

中级的滑雪者,没有脱离这个原理。很多advanced的滑雪者,虽然groom过的道上可以做出用另一种方法去控制,但没有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一旦情况有变,就会回到老习惯。

另一种方法。滑冰的人,在冰上启动,要朝后去蹬。我们滑雪的时候,如果在入弯段的时候,也朝山坡上的方向蹬,能够帮助我们尽快通过fall line段,以达到控制速度的目的。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通过蹬的轻重来控制板的弯度,达到控制方向的目的,并且这种方法弱化了出弯段在速度控制里的作用,可以让速度变的均匀。我喜欢用中国武侠小说里的发力与收力去描述这件事,如果我们没有在入弯段发力(没有蹬在外侧板上),只是摆出一个angulation来,雪板在下面并没有弯,对我们减少fall line段没什么帮助。

所以我们常听说要pressure built up above fall line, high C的重要,早入刃等等,就是要用这种办法去控制速度。


入弯段的时候,也朝山坡上的方向蹬 这不就是伸腿吗? 牛大侠读了那么多年, 还是木有理解

为什么?
作者: LiWalton@FB    时间: 2015-2-5 19:30
本帖最后由 LiWalton@FB 于 2015-2-5 19:32 编辑

牛老板自己在贴子里说要 ski with no flexion to develop pressure by moving in, not down
这条说的太好了,我们都是靠往前跪给雪板加压的。。。。

赶脚牛老板要不就是哪次是在忽悠,也不就是心口不一。

这C派也够坑爹的。 尼玛到level 3才教 no flexion

本帖最后由 bullpower 于 2014-12-24 20:57 编辑


书中自有黄金屋!

LVL 2:
Performance Tactics

Discover the Carving Feeling

Skiing faster on parallel edges opens the door to carving. For
intermediate skiers, the carving may be crude and inconsistent.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feel for the turning potential
of the equipment.

Increase Speed on Flat Terrain
Use flat, groomed terrain as an opportunity to ski faster. A serpentine
turn shape down the fall line will match the natural turn radius
of most contemporary skis. Increasing speed forces the skier to
lean into the turn and use inclination to balance against the turning
forces. Stay centred and mobile.

Tactics :基本就是冲坡和内脚滑两样:-)
• Inside ski turns for lateral balance.
• Hopping through turns for a relaxed and centred stance.
• Skiing at maximum speed on minimum terrain.
• Serpentine turns – shallow deflections down the hill – let the
sidecut do the work.

Use Drills that Explore Ski Sidecut
Acquire a feel for skis that are not skidding. Choose a low traffic
area to try traverses on the sidecut of the skis. Check the tracks
to see if there are clean lines in the snow.

LVL3:

Performance Tactics

Pushing the Limits
Fast skiing creates a need for a solid grip against the snow and for
balancing further to the inside of the turn. These dynamics create
many possibilities for excitement. Like leaning a bicycle, the lean
is only limited by the grip of the skis and the speed of the turn, and
the physical capability of the skier. Some aspects of performance
skiing are only discovered by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speed
and physical capabilities.

Edging and Pressure Control
High performance skiing uses the balance on the platform of a
working ski to build forces. Stay tall and relaxed while balancing
to the inside of the turn. Loading the skis is a result of edge grip
and turning. Skiers that use flexion to apply pressure will have difficulty
experiencing this sensation. Flexion should be used more
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or reducing the load on the skis to exit
the turn, guiding the feet underneath as the mass crosses over.
Tactics
• Ski with no flexion to develop pressure by moving in, not down. 《====练EXTEND
• “Bend and stretch” turns, bending through the cross-over and《===练TRANSITION
stretching through the turn.

• Retracting the feet through the cross-over. 《==== 练RELEASE BY FLEX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19:32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9:08
谢谢!我注意到 Nate大侠如下的:

我们看到的那些上身的动作,上身朝内tipping/banking,上身转去带动下 ...

蹬的动作早就给否了。其实是RESIST。

蹬是一种感觉, 就是BALANCE在OUTSKI SKI上,
随着离心力的增加和速度加快,外腿要STRONG, BALANCED。
就CARVING上了。

我到昨天为止还蹬不上,哈哈, 今天没滑,光侃侃, 估计还蹬不上。
只能说说,滑不出来。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19:34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9:30
牛老板自己在贴子里说要 ski with no flexion to develop pressure by moving in, not down
这条说的太好了 ...

赶脚牛老板要不就是哪次是在忽悠,也不就是心口不一。

这句话我不太明白。。。我哪里忽悠了呢?
我什麽时候说要靠下蹲加压了?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5-2-5 19:37
LiWalton@FB 发表于 2015-2-5 19:30
牛老板自己在贴子里说要 ski with no flexion to develop pressure by moving in, not down
这条说的太好了 ...

另外小朋友注意,引用要注意上下文。


ski with no flexion to develop pressure by moving in, not down

那是一个TACTIC,就是一个练习, 一个DRILL, DRILL和正常滑雪不一样的,知道不?

作者: cat    时间: 2015-2-5 19:51
新人?马甲?谢谢
作者: cat    时间: 2015-2-5 19:59
完了,第一次看技术贴看得彻底lost了,谁给总结一下,哥几个争论的命题是?




欢迎光临 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http://www.skichinese.com/skichines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