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标题: XSIA [打印本页]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2 20:32
标题: XSIA
本帖最后由 bullpower 于 2013-11-22 20:38 编辑

[youtube]eHmAgxhxo64[/youtube]

看半天没看出哪个是哪个SIA
仿佛没区别,除了手是不是摆了个飞机势以外。
另外仿佛单脚滑明显,一会内脚单脚滑,一会外脚单脚滑,配以大幅度的抬脚并板,显得很初级啊,但滑的还是很厉害的
稍有A腿。

滑的还是没DEMO TEAM的CSIA好!比别的CSIA仿佛都强了。
作者: lupo    时间: 2013-11-22 20:42
后面绿色衣服是CSIA,去年我们雪场制服。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22 20:43
从上身姿势很容易辨认出KSIA的,日韩系的动作很有特点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2 20:50
绿衣服滑的最好,
蓝衣服腰里别个大哥大的第二
红衣服女生第三
作者: b-p    时间: 2013-11-22 21:06
好看                              
作者: 008    时间: 2013-11-22 21:22
bullpower 发表于 2013-11-22 20:50
绿衣服滑的最好,
蓝衣服腰里别个大哥大的第二
红衣服女生第三

我看都一样。怎么为好呢?怎么看谁是第一第二?
作者: c_sea    时间: 2013-11-22 22:12
本帖最后由 c_sea 于 2013-11-22 22:18 编辑

前面三个都是KSIA的, 两个穿威斯乐绿衣的是CSIA 。

我看了以后个人印象最明显的是 P2(入弯)不一样, 以及KSIA把肩和手都算作关节来加以应用。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2 22:38
c_sea 发表于 2013-11-22 22:12
前面三个都是KSIA的, 两个穿威斯乐绿衣的是CSIA 。

我看了以后个人印象最明显的是 P2(入弯)不一样,  ...

赞同!俄也老是脚得,日韩滑法的高扬外手臂/雪仗,有其biomechanics上的效力。具体怎么回事,俄就看不明白了。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2 23:03
貌似CSIA的上下身分离比KSIA的多,就是HIP的ANGULATION大,也比较直立(上半身)
KSIA的有点缩着滑(TOO COMPACT),而且分离不够大,我想他们外面手臂/雪杖伸的那么开,就是为了克服这个,增加点平衡,

入弯吗,慢动作显示CISA的居然是圈内脚单脚入弯。。。。
作者: 008    时间: 2013-11-22 23:18
本帖最后由 008 于 2013-11-22 23:19 编辑
bullpower 发表于 2013-11-22 23:03
貌似CSIA的上下身分离比KSIA的多,就是HIP的ANGULATION大,也比较直立(上半身)
KSIA的有点缩着滑(TOO CO ...


内脚入弯听说这是从韩日学来的。但加国又不敢明目张胆倡导。因为和加国教法冲突。反正有高手这样滑。甚至这样教。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2 23:44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7:01 编辑

..........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22 23:48
日韩系对反弓的重视相对小,张开有助平衡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3 00:52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7:01 编辑

..........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3 22:2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2gdN4-1GYo

意大利的滑法。俄脚得这个也没有那么多的hips angulation。

如各位大侠所知,俄比较稀饭上身投入较多的滑法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3 22:36
k的滑法,俄非常稀饭它的上半截,8稀饭下半截。8晓得为什么在做了一个非常sound的high-c之后,到了下半截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草草收尾的感觉。如果注意观察,嫩会发现k的老兄相比于c的,多数弯都在画椭圆。过了apex,醋溜一声就收了。这是为什么?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00:13
lupo不愿称大侠大侠问了一个好问题哦。

俄胡看瞎琢磨的结果,标准答案是在弯的开始部分,屁股是应该超过脚,前压的(事实上是向弯内前方压,投射,扑)。这以后,过渡到neutral乃至屁股落到脚后,是自然的过程。那么再到下一个transition之前,又要有一个recentre的动作。

这个印象主要是从Warren Smith来的,所谓hips绕着脚摇8字。这位老兄听口音,应该是b的人吧?又或nz?

视频在这里,以前应该是发过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k4c87HEOAQ

racer技术那个greg老兄,也讲过类似的运作方式。具体不找了。

作者: c_sea    时间: 2013-11-24 02:53
本帖最后由 c_sea 于 2013-11-24 02:58 编辑
c_sea 发表于 2013-11-22 22:12
前面三个都是KSIA的, 两个穿威斯乐绿衣的是CSIA 。

我看了以后个人印象最明显的是 P2(入弯)不一样,  ...


其实我挺懒的, 前一次懒得打字, 只说了入弯不一样, 其实KSIA跟CSIA相比有几个很明显的区别如下,   

关节: KSIA五关节齐用(踝, 膝, 髋, 肩, 头) 加上大张度的手部平衡。 KSIA 入弯的时候, 上面两关节动作很大, 请看他们的头部, 都是主动的扭向弯的方向, 然后是肩, 然后下半身跟进。
           CSIA只用下面三关节, 上身基本保持平衡不动(我的最爱哦). 这也是完全符合CSIA教义 Turn By Lower Body.

入弯: 在fall line 以上, KSIA用大幅度的Inclination, 身体倒向山下,  在fall line 以上经可能的高刃
              CSIA 的inclination很小或很少, 起刃过程是渐进的。

发力: KSIA发力很刚猛, 快发快收, 快进快出
           CSIA是渐进发力, 渐渐收力。

没必要比较谁优谁劣, 两种滑法都很厉害。  我个人更欣赏CSIA的滑法,均匀平稳协调好看。


  
作者: b-p    时间: 2013-11-24 10:14
俺脚着这不是两家的技术pk,不过是彼此相互的学习交流。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24 11:43
感觉这个视频里的C滑得有点太僵了,不如K的动作精致,没韩系好看。如果C是RW之类的人上或许会另当别论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4 12:22
那啥,版主给加个精华成不,哈哈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4 12:26
c_sea 发表于 2013-11-24 02:53
其实我挺懒的, 前一次懒得打字, 只说了入弯不一样, 其实KSIA跟CSIA相比有几个很明显的区别如下,   

...

嗯,其实我正想请教P2有啥不同的具体答案呢。
我也觉得CSIA的滑法好

CSIA教科书给的答案是,TURN WITH LOWER BODY,因为LOWER BODY的MASS小,能够更加灵活,

作者: cat    时间: 2013-11-24 12:42
滑雪就是画圆,一切不往圆里整的都是浮云


圆么?我怎么看像之字
作者: xanada    时间: 2013-11-24 16:53
学习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2:22
关于现代racing技术对angulation的看法,greg老兄有这样一段论述:

Dynamic Angulation

Angulation or “break at the hip” in the final phase of the turn is demonstrated here by Pallander and Nyberg (photo 3). Often considered an edging movement, angulation, in reality, just compliments inclination. It serves to maintain an edge grip when forces build up in the second part of a turn. Angulation cannot be performed effectively unless the initial edge angle is created by proper inclination. For a powerful turn exit,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outside leg stays extended until after the arc is completed. The tendency of the modern technique of using the reduced angulation and more pronounced inclination is clearly demonstrated by Maier (photo 3, frames at the last blue gate).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angulation in modern technique is created by slight straightening movement of the torso resulting in bringing the racer’s shoulders in horizontally level position. More often than not, gross angulating movement in the hip joint is no longer needed. The amount of angul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speed and the radius of the turn.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2:41
本帖最后由 checkmoteur 于 2013-11-24 22:44 编辑



这张图似乎可以解释入弯前后,k老兄高扬的外侧手臂,源自何处。

还有这张:



俄个人的看法,在GS比赛中,这样的技术动作蛮常见的。下面是10冬奥会gs的一个长视频,1小时40几分钟,里面有tons的高扬外侧手臂的滑法,没兴趣看的可以略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oSCYrdihCw


俄真的说过这个话的哦,俄说俄在k的那个脖子angulation的视频里看到的freedom,比c的多哦。俄完全不懂渊源流派这码子事。俄直观的印象是k的很多东西就是从racing来的。虽然具体怎么一个联系和区别,俄还说不清楚,也超出俄的能力之外。

蒙大有一回说过的一句话俄印象很深刻。他说在滑雪这件事上,他是自由的!

俄一再说的所谓freedom,其实就从这里来。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2:53
Hips弯折的angulation,俄脚得也并非greg老兄所说是过时技术,其实在slalom racing当中,保持上体的up-straight,以髋部为弯折点的技术非常主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U0a-kvvKW4


所以是不同场合,运用到不同的技术而已。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4 23:00
自由就是create variation
I c a r c-v 的理念是nccp 所有竞技体育coaching都要用到的
Csia不属于nccp,也拿来用了

现在提自由,感觉有点早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3:01
008老兄,脱下马甲看会快一点哦。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3:06
bullpower 发表于 2013-11-24 23:00
自由就是create variation
I c a r c-v 的理念是nccp 所有竞技体育coaching都要用到的
Csia不属于nccp,也拿 ...

自由就是自由,应该是独立于任何一种红宝书之外的东东,哈哈。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4 23:08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4 23:06
自由就是自由,应该是独立于任何一种红宝书之外的东东,哈哈。

那就是瞎滑喽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3:12
bullpower 发表于 2013-11-24 23:08
那就是瞎滑喽

9点多了哦。牛侠那边11点了哦。俄正在洗,准备歇了。牛侠也歇吧,哈哈。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24 23:14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4 23:06
自由就是自由,应该是独立于任何一种红宝书之外的东东,哈哈。

大侠, 你说说看, 棒子那个蹭一哈站起来, 再咔嚓一屁股坐下去, 到了咱东岸是啥结果?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24 23:20
暗角得滑法跟地域很有关系,比如SAJ的柔软滑法在北海道的粉雪里没问题,跑到又冰又陡的雪里就会有压力。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3:28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24 23:14
大侠, 你说说看, 棒子那个蹭一哈站起来, 再咔嚓一屁股坐下去, 到了咱东岸是啥结果? ...

教主,类似的意思俄也表达过啊,c的东西的确比k或j的有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性。

但,当谈到自由的时候,俄们谈论的是另外一个范畴哦,即,athleticism...

你所掌握和应用的方法,真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你的身体,是往极致走的吗?

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有类似的讨论哦。

就说足球好了。你可以说马拉多纳是自由的,古利特是自由的,齐丹是自由的,三多是自由的,为嘛。

相同的问题,反过来,你可以说在踢球时,瓜教主是自由的,或checkmoteur是自由的吗?

再回到滑雪。看着c的视频,拍着良心,你真的可以说,sm是自由的么?

个人意见=偏见,这是一定的。那么再这个问题上,俄的一个个人意见即偏见是,no!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24 23:31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4 23:28
教主,类似的意思俄也表达过啊,c的东西的确比k或j的有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性。

但,当谈到自由的时候,俄 ...

那不行, 你得选对站.

天下只有一个姑娘是最美的, 你要是没得到, 那你这辈子苦逼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3:40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3-11-24 23:20
暗角得滑法跟地域很有关系,比如SAJ的柔软滑法在北海道的粉雪里没问题,跑到又冰又陡的雪里就会有压力。 ...

认真讨论的话,俄怀疑k的滑法,就是弯后半段没有或太少angulation...

参照greg老兄的观点,angulation是:

It serves to maintain an edge grip when forces build up in the second part of a turn.

俄脚得视频里k老兄,在很多弯上,就是做了racer的上半截,却没有在下半截用angulation去maintain edge grip,所以总有一种草草收尾的感觉。

这个当然主要是推测了。俄没在视频里看到太明显的证据。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24 23:4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utube]lRt0bUQgMs4[/youtube]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3:51
firehwak2018 发表于 2013-11-24 23:4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

上半截全身的inclination,yes。

下半截angulation to maintain edge grip?no!

老实说俄在任何一个弯里都没看到angulation哦。

他一直在画椭圆,不是一个pronounced正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4 23:56
what's more,这位爷始终在双脚承重吧?

angulation也好,ca、cb也罢,做了,必然导致单脚承重哦。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24 23:58
在很多很多的(老派)教学中,普通平行转弯是不强调反弓的,遵循基本的“引身——下压”这种循环,对于新手来说确实比较容易掌握,较快达到平行的形式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5 00:18
发的俄都烦了,但也没辙。

再看一遍脖子angulation这个吧,这回注意看每个弯的后半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M8pBkdF1Lk

这应该不是初级滑法了。但,弯的前半不说,一定是全身的inclination,后半截呢,好像还是没有明显的angulation出现。

或者是淫者见淫吧。谁知道。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5 01:50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7:01 编辑

..........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5 01:54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7:00 编辑

..........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5 01:58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7:00 编辑

..........
作者: b-p    时间: 2013-11-25 18:58
snowrider 发表于 2013-11-25 01:58
其實大家討論這麼多關於各派的滑法 ... 真正來說可能結果是找不出真理的!  因為各派都有高手 ... ...

天下武学惟快不破,真理就是快。故,凡不以快为目的者,自然就萝卜青菜了。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25 19:35
b-p 发表于 2013-11-25 18:58
天下武学惟快不破,真理就是快。故,凡不以快为目的者,自然就萝卜青菜了。 ...

万分同意, interski上为毛加拿大看上去那么牛B, 还不是因为是个快同步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5 20:22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7:00 编辑

..........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5 20:2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r3NtWBFgcI

看一个王大小姐的free run。

哪位大侠可以指出,这哪滑的有问题,是recreational skiing反而可以表现更好的?

王大小姐据说是用男板的猛人哦。但仍不乏女子选手的韵律感和优美感,是不是。

freedom或者athleticism,84一个快字,就可以囊括的哦。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5 20:39
别提绳么racer的a-frame了,简直是食古不化!

马拉多纳过五关斩六将时,两眼就盯着球,头都没抬过。扎地?

看看人王大小姐的刃立的有多高吧。嫩倒不a-frame,嫩立到那个程度看看?

这里有bb讨论a-frame的视频:

http://vimeo.com/6495732

耐心看完哦,导致a-frame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什么?

extreme edge angle!

bb总么认为呢?

It's not always an error!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5 21:0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Aqdc0QwwW4

MH的大作。

这个可以献给猫侠,因为重点就是……掰膝盖!哈哈。

HH当然会说no,这是tipping。

无论如何,叹为观止啊。

灌完这一瓢,俄也该歇会儿了。最近就不再混什么技术论坛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5 21:08
多说一句,MH这里的很多弯,身体的倾斜,也达到外脚膝盖顶内脚靴子的程度,所以,板上钉钉,他采用的就是宽stance,对不?
作者: cat    时间: 2013-11-25 21:15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5 20:29
看一个王大小姐的free run。

哪位大侠可以指出,这哪滑的有问题,是recreational skiing反而可以表现更 ...

看新闻好像vonn的ACL又受伤了,bless
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作者: chalpha    时间: 2013-11-26 16:23
这绿帽子很风骚啊,如果摔了应该很容易被注意到。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6 16:50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5 20:29
看一个王大小姐的free run。

哪位大侠可以指出,这哪滑的有问题,是recreational skiing反而可以表现更 ...

not rounded turns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7 21:43


施大小姐的slalom,外膝磕内靴哦。如嫩所知,这是一种宽站姿……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7 21:44
再来一张:



好宽的姿哦……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7 21:46


这站姿宽的,左右腿都并在一起了,还不宽?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7 21:55


最后再来一张bode的(如假包换的a-frame,哈哈)。这站姿宽的,跟施大小姐一点区别都没有,对吧……

俄就是灌水而已,不讨论。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7 21:55
本帖最后由 bullpower 于 2013-11-27 21:57 编辑

上面三图,量了量板间距,比肩宽,这大概还是你选的自认的窄的吧。吼吼。
本坛滑雪的录像,除了小P,谁的板间距的比肩宽了。。。。上个截图看看

第二章比较窄,貌似也比这里所有人宽,而且她貌似已经过完门了,和前两张的PHASE不一样哦。

楼主不停地在这里抓图叫板,不如去找个PRO问问,不就结了。
我反正是问过PRO的,不是自己抓图瞎琢磨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7 21:57
奇怪的是,都是宽站姿,施大小姐就是平行小腿,bode就是a-frame……人品问题?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7 21:59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6:58 编辑

..........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7 22:07
我不是PRO,也没那能耐当PRO,没系统学过RACING,
只滑过两次,上了一次RACING的课,
HIGHPARK教练说了RACING,要WIDER,再WIDER,比你平时滑要WIDE 才能SKI  FAST,
我想她应该比你对RACING的理解深刻正确一些。

我考试的时候四级考官也说过,必须要WIDE,才能有更大立刃角度,我的最后成绩单上也白纸黑字的写着
SKIS FURTHER APART & MAKE FULL USE OF ALL LOWER JOINTS。
我想四级考官看了我滑雪三天,他的眼光也应该比你空中抓图分析要准确不止一个档次。

如果您说我英文不好,那我也没辙。。。。不过说句实在话,俺还没见过英文比俺好的大陆中年男女国移,哈哈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7 22:11
bullpower 发表于 2013-11-27 21:55
上面三图,量了量板间距,比肩宽,这大概还是你选的自认的窄的吧。吼吼。
本坛滑雪的录像,除了小P,谁的板 ...

Pro是吧。HH算不算pro啊。比嫩问过的pro水平高水平低啊。当HH这个pro的说法,跟你问的那个pro的解释,截然相反的时候,该怎么处置?

牛侠让俺自己量是吧。好,俄这就量去。HH究竟怎么说的,也请牛侠自个儿查去好了。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7 22:16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6:57 编辑

..........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7 22:19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7 22:11
Pro是吧。HH算不算pro啊。比嫩问过的pro水平高水平低啊。当HH这个pro的说法,跟你问的那个pro的解释,截 ...

其实瞎叫啥针, 你按窄的滑,我按宽的滑,自己滑自己的不就结了,哈哈。
反正我也不会去学RACING。

昨儿我刚看可书(CISA的)
STANCE要根据雪况变化,
如果高速,硬,要宽,因为宽STANCE更加STABLE
如果不平,软雪,要窄。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7 22:25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6:56 编辑

..........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7 22:32
俄正在洗哩……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7 22:35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7 22:32
俄正在洗哩……

haha , 马达老弟,你的IPAD/XPAD防水啊。。。。
俺也去洗洗睡了,一想到雪季一开,就没懒觉睡了,
还得披星戴月的,比上班起的还早,开的还远,吃的还差。。。。
这自找哪门子罪受啊。。。。

明儿见!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3-11-27 23:10
checkmoteur 发表于 2013-11-27 21:57
奇怪的是,都是宽站姿,施大小姐就是平行小腿,bode就是a-frame……人品问题? ...

这个宽窄站姿的问题, CSIA实在让人搞不懂, 照理讲也是高手如云, 怎么就分不清Bode和施小姐站姿的不同呢?
各位高级党员, 不是要冒犯你们, 实在是这个问题总让我时常怀疑难道是我自己脑袋有问题了?

站姿宽窄不应该指两脚之间的最远距离, 而是两腿平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宽站姿会影响立刃, 因为内脚垫在屁股下面了, 屁股挨不到地了, 就这么简单

GS不需要高立刃, 因为不需要急转弯, 所以用宽站姿, 增加高速稳定性
Slalom必须高立刃, 急转弯, 所以必须窄站姿.


作者: xanada    时间: 2013-11-27 23:12
bullpower 发表于 2013-11-27 22:07
不过说句实在话,俺还没见过英文比俺好的大陆中年男女国移,哈哈


壮哉我大牛国移。。。当浮一大白。。。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7 23:14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3-11-27 23:10
这个宽窄站姿的问题, CSIA实在让人搞不懂, 照理讲也是高手如云, 怎么就分不清Bode和施小姐站姿的不同呢?
...

我梦游的能回帖吗,觉得你说的不对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3-11-27 23:27
bullpower 发表于 2013-11-27 23:14
我梦游的能回帖吗,觉得你说的不对

你就是故意气我,你反正听党的话,跟党走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8 00:08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3-11-27 23:27
你就是故意气我,你反正听党的话,跟党走

安迪,俺是觉得他们都需要高立刃,急转弯
因为他们不要滑圆,就是他们追求转弯时少失速,而且尽量不偏离佛兰(就是尽量不画圆)
作者: cat    时间: 2013-11-28 00:36
子,曾经曰过...

站姿,蛋也
立刃,鸡也
世人皆知大鸡可生大蛋乎
殊不知大蛋亦可生大鸡也
故老牛求大蛋,智也
至于小蛋亦可生大鸡之类
非查兄等天赋异凛不可企及
故蛋小蛋大殊不重要
因人施蛋方为上策
待功力大增则鸡蛋合一天人交汇不宜快哉!



作者: norman    时间: 2013-11-28 00:39
不好意思,我說說一句對宽窄站姿的看法。

「立板角度決定站姿寛窄。」

意思就是,兩片板子靠在一起,立板角度是有限的,要是兩板靠在一起,還能做出高角度的立板,那外側腳的內刃絕對不可能在雪面上。

所以哪種宽窄站姿都不要緊,滑法立板高低讓站姿夠用就好了。

如何?
作者: IntoTheWind    时间: 2013-11-28 10:18
本帖最后由 IntoTheWind 于 2013-11-28 10:24 编辑
IntoTheWind 发表于 2013-11-27 23:10
这个宽窄站姿的问题, CSIA实在让人搞不懂, 照理讲也是高手如云, 怎么就分不清Bode和施小姐站姿的不同呢?
...


我先定义一下站姿宽窄. 我认为是内脚到外腿的垂直距离, 而不是双脚间的直线距离.

高立刃时基本上是内脚贴着外腿,  贴得部位越靠上, 立刃就越高.
如果用不贴着的宽站姿, 就要多加高提内脚, 才可以达到同样的立刃效果.

GS速度比Slalom快很多, 用宽站姿增加稳定性, 牺牲了一点立刃角度.

CSIA通常用直立时的站姿来定义宽窄, 如老猫所说, 没啥意义. 到立刃时, 这个宽窄可以变化
CSIA这么定义, 大概是预设了大家都不会主动提高内脚, 就让大家先把内脚闪出距离给外脚立刃. 等预先留出的距离用完之后, 就不知如何了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8 10:55
I'm so glad finally I have a hot hot hot post about skiing techniques on this forum ......
作者: luvski    时间: 2013-11-28 11:01
本帖最后由 luvski 于 2013-11-28 12:02 编辑
cat 发表于 2013-11-28 01:36
子,曾经曰过...

站姿,蛋也


听说鸡蛋比核桃还管用, 所以, 我现在每天吃一枚鸡蛋, 扣死扣买的奥米茄三的。噢, 对了, 我从小就不爱吃鸡蛋因为有一次坐火车吃茶叶蛋吃伤了。 哦, 还有, 我是站着吃鸡蛋的, 不知道为啥, 坐着吃总呛着。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8 11:32
本帖最后由 snowrider 于 2014-6-15 16:56 编辑

..........
作者: KuoiGuaBoarder    时间: 2013-11-28 11:50
憋坏我了,可是不好意思发言,咋办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8 14:36
KuoiGuaBoarder 发表于 2013-11-28 11:50
憋坏我了,可是不好意思发言,咋办

try your best to bie1 until you cannot hold it anymore haha
作者: jluo    时间: 2013-11-28 15:44
我的理解是两条小腿无限延长成两条线,宽窄站姿是这两条线的距离。

另,我理解的理想状态是这两条是平行线
作者: firehwak2018    时间: 2013-11-28 16:56
觉得怎么站滑起来最稳定就是对的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8 20:35
IntoTheWind大侠总算出手了,俄也该消停了。HH的标准说法,各位参考他的就好。

本来就是玩闹,结果还是当真。修为不到啊。作为“中年国移”(简化的太操蛋了……当年刚到北京混,有人问我要“活硬”使,问的俄一蒙一蒙的,原来是活动硬盘的简化,嫩说操蛋不)之一员,英语不如牛侠好是一定的,但在另外一方面说,见识却也未必就比牛侠差哦。到底已是中年,九死一生地混下来,阅历还是有的。至少也知道这世上事,少有什么是板上钉钉,一头扎下去就是对的……

何况是滑雪这种玩闹,可有可无的东西。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8 20:41
多说一句哈。俄发那几个racer的图,那可都是专业摄影师,拿着几万刀的设备拍,还要百里挑一,才搞的出来的。抓图能抓出这个来,那不是神仙嘛。至于跟人掰哧时所出现的基本逻辑谬误,别的地方点到过,俄现在也懒,就不掰哧了。牛侠啊,俄总么说嫩呢,总之是张嘴就错,有绳么办法,唉。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9 00:11
刚才请教了RACER教练,

Wider is more stable, narrower is more agile.

Stability is more important at higher speeds

however, ultimately, skiing with a stance that is comfortable and anatomically right for you is best.. and being adaptable.

it also depends on the conditions.


The old thing for racers was wide stance... like 5+ years ago

wide stance was big

natural stance is more important now

Basically.. what it comes down to.

We'd rather people ski their best, the way they ski best naturally

rather than trying to force everybody into the same mould.
作者: luvski    时间: 2013-11-29 10:22
如果您说我英文不好,那我也没辙。。。。不过说句实在话,俺还没见过英文比俺好的大陆中年男女国移,哈哈


才看到!

谁说你英文不好?谁敢说你英文不好我和谁急!
记得兵兵说过要想击败敌人, 就要深入到敌人内部去, 所以我们要学习敌人的语言, 蹂躏敌人的车, 践踏敌人的土地!
阿牛, 作为一个资深爱国中年国移, 完全做到了上述几点!阿牛, 我为你骄傲!

作者: vicboy™    时间: 2013-11-29 10:31
bullpower 发表于 2013-11-29 00:11
刚才请教了RACER教练,

Wider is more stable, narrower is more agile.

牛总,这点破事,你何需问那什么教练。
当您全副武装以过百公里的高速冲坡的时候,你绝不会紧闭双腿,你双腿自然就会宽宽的打开了,想叫你闭腿都难。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9 10:52
vicboy™ 发表于 2013-11-29 10:31
牛总,这点破事,你何需问那什么教练。
当您全副武装以过百公里的高速冲坡的时候,你绝不会紧闭双腿,你 ...

老大所言即是
别说百公里了,超过60,我就开始转八字刹车了。。。。。。。。哈哈
作者: bullpower    时间: 2013-11-29 10:55
luvski 发表于 2013-11-29 10:22
才看到!

谁说你英文不好?谁敢说你英文不好我和谁急!

校长威武。

其实我现在觉得话说的有点大了,,应该这么说

中年理工类二本院校非优秀毕业生考三次都没过六级一辈子没考过G托的国移里,没见过英文比我好的了。。。。。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9 21:39
再上施大小姐的片片:

第一个是slal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zwr2GrYO0I

第二个是G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MUcBdwOHU

别老去想高手pro怎么说的,放松地去看,区别在哪。

如果这都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stance,那之后的任何讨论,都不具备前提。常识层面的事情都谈不拢,还讨论个p啊。

所谓高手pro,倒往往是些尊重常识、遵循规律的人。也就是非高手、non-pro的主,才会拿高手pro的只言片语,往错误的方向上发挥,发挥到反过来against常识和规律的程度……

以技术细腻著称的施大小姐的gs,嫩如果仔细看,还不是一堆的a-frame。要俄说gs往下,所谓a-frame,简直就是一种常规技术手段。

别曲解俄的意思。俄没有说a-frame就是好,俄们就该a-frame哦。俄想说的还是老一套,即,公式型的思维方式,能消停就消停了吧……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9 22:05
008老兄,俄都不晓得自己是不是这样滑的,嫩如何知道俄一定不是这样滑的?

俄再三说了,俄不赞同的,就是在racing和recreation之间划一条楚河,然后说那边就是错的,嫩往那边看一眼都不对。

各大雪板厂商,不是都有仿racing板卖么。仿racing板,难道是给racer用的?

各位在网上推销自己的休闲滑雪技术体系的,不都拿racer举例子么。racing和recreation之间真有这样的鸿沟,他们不是吃饱了撑的?

踢球的谈马拉多纳,打羽毛球的聊林丹,大家都没觉得不对。总么同样是体育运动,滑雪的却不能谈racer?

俄为什么不这样滑啊?因为俄没那两下子,84因为俄认为那样滑不对,你地明白?
作者: checkmoteur    时间: 2013-11-29 22:27
上面的说法逻辑上也有问题,更正如下:

第一,俄就是这样滑的。

第二,所有人也都是这样滑的。

第三,只是这所有人,没这些racer水平高,滑的没那么好而已。

racing也好,recreation也罢,只要是滑雪,干的就是相同一件事,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与规则。racing与recreation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水平更高。
作者: snowrider    时间: 2013-11-29 23:35
  
作者: b-p    时间: 2013-11-30 00:04
今天首滑了,最大赶脚就是雪是用脚来滑的,




欢迎光临 同雪网 SkiChinese.com 北美滑雪论坛 (http://www.skichinese.com/skichinese/) Powered by Discuz! X3.2